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疑程侯碑 北宋 · 释智圆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一、《闲居编》卷二五
卢叔微撰《程侯碑》曰:程侯讳昭说,字大川江东青山人也。
吴越间开国而爵,奉正朔于中朝。
大川起布素,縻吴之禄,累迹其贵位。
大川少负器能,钟为大度。
或吴人付其军旅之事,宾嘉之礼,郊庙之祀,黜陟之任,自大川出者,虽智优识广,官崇位重,来视其职,莫能参议焉。
于是吴人用之,而爵禄不暇出,宏声洋洋,充塞江表。
大川性厚于仁义,且博施于人,惠泽于下,虽饮食寤寐,未之能忘。
吴越间负文辞讲学智辩之士,洎阴阳术数射御之人,茍不及其禄,将没于饥喂者,自出入于大川之门,或听于诸己,并环室以居之,而加其服玩车马之盛,则之给,缯帛之费,货财之用,无不充于囷匮焉,而丧祭嫁娶之事皆出于大川。
且如斯之类者百数。
又曰:且善人君子乐德要害者众矣,故圣贤其犹病诸。
大川果以多贤荏于群口,为吴人杀之,其骨葬于会稽古城之南七里长松之下。
时国人以邦之忌,赫赫然畏祸黩于己,是以大川之贤而史传不得书,金石不得铭,庙食不得祀,百岁之下,德音无闻。
予读其文,见叔微痛程侯报施之无应,罪吴人进佞以害贤也。
窃谓叔微乃彰程侯之过,非纪其善也。
何哉?
聚士以沽虚名,骤施以夺君权,虚名足以动民俗,骤施足以收人心,盖苞藏险恶,将图篡逆者也。
《易》曰:「臣弑君,子弑父,其所由来渐矣」。
向使吴人辨之不早也,则社稷为程氏所有矣。
孟子曰:「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程侯失人臣之道,自取灭亡,人从而杀之宜矣。
夫立军功、拓土疆者,岂若汉之卫、霍乎。
予读《霍骠骑传》,见太史公云:「苏建语余曰:吾尝谓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
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
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
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
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以招士』?
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
以汉天子之强盛,犹切齿以怀疑,以卫、霍之大功、尚无敢招纳贤士;
矧吴越战国也,程侯陪臣也,而夺主之柄,人安得不疑哉!
传云:公子商臣骤施于国,而多聚士,尽其家贷于公,有司以继之,而卒为乱。
厥或程侯守臣子之道,士之果贤者则荐之于君,果不贤者则以君命而斥之,使归美于君者,岂有会稽之祸耶?
予观叔微之文,见程侯不轨之迹,如指诸掌,史传不书其罪亦幸矣。
叔微大儒也,而不讥程侯之过以儆将来,反以为贤者,未知其可乎。
予窃疑之,故书之以俟知圣道者为我辨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