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唐武宗灭佛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一、《历代名贤确论》卷九二
夫仁义之道,大中至正之道也,天下之福也。
古者周文王、武王能修仁义之道,故皆受仁义之福。
何以验之?
《书》曰:尧在位七十年,享年一百一十七岁。
舜在位五十载,享年一百一十二岁。
禹传于子,继位一十七君,有国四百年。
汤传于子,继位二十七君,有国七百年。
周亦传于子,继位三十三君,有国八百年。
此其验也。
后世人君仁义不修,而湎淫怠荒,穷奢极欲,竭天下之力,疲天下之力,聚銂生灵之膏血,以奉佛,而望福报,不亦妖言乎!
帝王以生灵为本,使天下无一夫饥,无一夫寒,无一夫不遂其生,无一夫不得其所,此帝王之福也。
天下生民冻馁,转死沟壑,而不给一尺帛,赐一石,使其饱且暖,而乃辇金载货,填于寺门,以奉群髡,将以为万民求福,何其迂也!
僧徒皆游惰之民人,庸人尔,使之斋,与之钱,不知何由作福也?
若曰奉佛,佛死已千有馀年也,其骨已臭朽腐烂也,其魂已殄灭消散也。
以数片金薄涂于面首,用三门高屋覆其身躯,其使能降福于人,臣不信也!
臣不信也!
王缙之徒以谓国祚流长,皆佛之福报所资。
又以为禄山思明毒乱方炽,而皆有子祸;
仆固怀恩将乱而死;
西戎犯阙,未击而退,实由佛之福力,何厚诬也!
高祖太宗以仁义革乱,提四海之民出涂炭之中,置于富寿之域,登于太平之乐,德化深厚,恩惠及远,积仁累义,垂庆子孙。
不能嗣袭其善,中原屡扰,社稷几覆。
高祖太宗之德未尽,人神协赞,宗庙皊助,逆兵勤而且死,神器危而复安,延至于三百年,益高祖太宗之灵,天地神人之赞,而乃推于佛,何厚诬也!
呜呼!
自佛入中国,蠹坏至于今矣。
髡徒左衽异端之人半中国,古之所谓四民者,流入于佛、老十有六七,天下谷帛货贝归于佛、老者亦十有六七。
今以天下奉佛、老,佛、老益盛,中国益匮,生民益耗。
生民耗,中国匮,虽有天下国家,何以为国也?
佛、老之患也,大矣深矣,非有英睿之君,神圣威武、文、武者,谁能除此弊也?
在有唐时宪宗迎佛骨,刑部侍郎韩愈上疏切谏。
至于武宗皇帝,遂拆天下寺,尽去天下僧尼,尽毁天下佛像。
武皇帝英威如此,谥之曰「武」,宜哉!
古之帝王,以干戈而定天下,而人服,则有周武王
以征伐而威四夷,以来朝,则有汉武帝
以睿智英断、聪明正直而去佛教,以殄灭,则有唐武宗
臣尝论三武之功,以谓虐无厌,武王后稷公刘王季文王之德,乘天下厌乱之心,一戎衣,服天下;
汉祖志怯戎狄,轻北易走,武帝驱天下之兵,利天下之甲,以抗一隅,而匈奴臣,其功皆易。
至于佛者,深根固蒂七八百年,为天下大患。
唐太宗之圣神,明皇之仁勇,宪宗之英睿,皆不能除之。
武宗皇帝奋于百王之下,断自宸智,挺然不疑,一旦尽除去之,其功过于周武王汉武帝远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