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祥符书记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二、《徂徕石先生全集》卷一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四、《圣宋文选》卷一七
祥符二年,翰林学士杨亿知制诰钱惟演秘阁校理刘筠倡和《宣曲》诗,述前代掖庭事,辞多浮艳。
真宗闻之,曰:「辞臣,学者宗师也,安可不戒于流宕」?
乃下诏曰:「国家道涖天下,化成域中,敦百行于人伦,阐六经于教本,冀斯文之复古,期末俗之还淳
而近代以来,属辞多弊,侈靡滋甚,浮艳相高;
忘祖述之大猷,竞雕刻之小巧。
爰从物议,俾正源流。
咨尔服儒之人,示乃为学之道。
夫博闻强识,岂可读非圣之书?
修辞立诚,安可乖作者之制?
必思教化为主,典训是师;
无尚空言,当遵体要。
仍闻别集众制,刻镂已多;
傥许攻乎异端,则是误于后学。
式资诲诱,宜有甄明。
今后属文之士,有辞涉浮华,玷于名教者,必加朝典,庶复古风。
其古今文集可以垂范,欲雕印者,委本路转运使选部文士看详,可者,即具本以闻」。
天章阁待制刘公随常言:故杨翰林少知古道,故孙汉公集中有送杨序,说其年十一月,自建州召试,授秘书省正字
诏褒之,有「精彩神助,文字生知」之语。
是时名满天下,道路拭目。
或劝以歌颂上美,更祈清贯者,则掉臂不顾。
或以其早成夙悟,比前代王勃辈者,则愀然曰:「吾将勉力,庶几子云退之,长驱古今,岂止于辞人才子乎」?
又崖相初览其断文数十篇,大奇之,持以示汉公曰:「皇甫持正柳柳州少年时正当如是」。
本朝文人称孙、丁,而皆推重之,则杨为少知古道明矣。
然以性识浮近,不能古道自立,好名争胜,独驱海内,谓古文之有仲涂、黄州、汉公、谓之辈,度己终莫能出其右,乃斥古文而不为,远袭唐李义山之体,作为新制。
杨亦学问通博,笔力宏壮,文字所出,后生莫不爱之。
然破碎大道,雕刻元质,非化成之文,而古风遂变。
执政冯文懿与二三朝士窃病之。
黄州汉公皆已死,他人柔弱,无以摧扬雄軬,惟胡大监继周在,且以罪废,屏居庐江
乃相与延誉,徐言于上,乞召知制诰,以拉杨之虎牙。
继周既至,真宗命上殿赐座,从容延问曰:「知卿虽谪官,犹不废学,今复用卿知制诰」。
继周以久去班行,朝礼多废,即拜谢于殿上,真宗亦不之罪。
继周既退,直趋舍人院,箕倨坐厅上,睥睨言曰:「适来见上,上金口命胡旦知制诰
胡旦老矣,岂能重入此小儿队里,知得他制诰」?
矜傲轻忽,旁如无人。
真宗以继周素无行,尚疑之,睶令小黄门一人随其后观之,黄门尽以告。
明旦,真宗文懿,具道其事,乃曰:「胡旦终未可用。
观其言,朕亦似被轻」。
文懿以继周自为之,亦无如之何。
继周但得通判襄州去。
杨遂肆然无复回避,为文章宗主二十年。
故斯文之弊,至于今矣。
可惜矣!
夫介读祥符二年诏书,知真宗皇帝英主矣。
刘待制之说,知文懿真贤相矣。
《易》曰:「观乎人文,化成天下」。
为天子能知乎文之本而思复于古,非英主欤?
宰相能悼乎风之变而思救其弊,非贤相欤?
介窃惧圣君贤相之事异日泯落,因私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