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同年会宴诗序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古灵先生文集》卷一一
诗之言,志也,持也。
志之所至,言以持之。
诗者,君子之所以持其志也。
善作诗者,以先务求其志,持其志以养其气,志至焉,气次焉,气志俱至焉,而后五性诚固而不反。
外物至,无所动于其心,虽时有感触、忧悲、愉怿,舞蹈咏叹之来,必处乎五者之间,无所不得正,夫然后可以求为诗也。
周诗盖三千有馀篇,孔子取其归于礼义、中于雅颂者,才三百篇尔,诗之道固难言也。
枢密直学士蒋公出镇馀杭,以礼节用,酒会同年。
屯田郎中刘公、都官员外郎关公公、观察推官张君五人,有唱和同年会宴之诗,其有取乎?
蒋公之诗,志故旧也。
公为显官大臣,而能饮御诸友,不忘故旧,厚之至也。
夫友贤不弃,故旧不遗,则民德归厚矣。
《诗》云:「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
蒋公之谓也。
关公之诗静而无躁,子孙有喜也。
公以忠信诚直,事君庇民如是,而自不屑于污潦,可谓静矣。
夫茍有忠信,则鬼神享之,子孙保之。
《诗》云:「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
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关公之谓也。
其馀三君子之诗,亦各言其志也。
夫士之生世,所以立身行道,孳孳矻矻,死而后已者,将以求为成人焉尔。
故古者男子二十而冠,将责成人之礼,修身力行,至于六七十,必有成德。
其在朝廷,则天子亲事于学,以为三老五更
退而致仕,则又以其德行教乡人子弟之学,以为乡先生
斯可以为成人矣!
夫善始之无难,慎终之为难也。
如诸公,同时而仕,逮今三十有馀年,终始不懈于德,而能保其禄位。
今者,举一杯相属,皆为老成人,名声事业,有可观道,方古之所谓先生成德者,宜无愧焉。
虽然,一篇之诗,不足以见其道,使人观其言,思其人之所为,则有所不能忘也。
关公台州之明年,出其诗,总继而和者十有三篇,令某为之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