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太子少师致仕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四百户赠太子太师康靖赵公墓志铭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二、《华阳集》卷六○
公讳槩,字叔平姓赵氏虞城人
其先自造父受封,历春秋以来,盖不绝世。
其自河北徙而为虞城之赵,七世乃弗显。
至公,始大显于时。
公少而孤,力学有文行,为交游所器重。
戚纶黄宗旦皆一时闻人,谓公他日必决殊科。
天圣五年,遂第三人及第,授将作监丞通判海州
初,黄宗旦尝作序,名公「禋」。
其后梦神人持名簿,视其上有金书「赵槩」字,遂更今名。
后又梦通判汝州,既释褐,乃得海州,盖篆文「汝」与「海」相近。
及代还,召试学士院,除著作郎集贤校理
公昔游学淮楚间,尝依知涟水军邓馀庆馆下
馀庆受赇狼籍,公度其必败,亟谢去。
未几,馀庆遂坐法流远方。
至是,公得知涟水军,故人葺公旧馆,为豹隐堂,朝贤自两禁而下凡三十馀人,皆赋诗刻于石。
通州,入为开封府推官,赐五品服。
尝奏事殿中,上令中贵人传宣中书,改直集贤院宰相格不下。
洪州,事久不举,而节度推官郑陶常持郡短长。
公至,则收陶下吏,穷治其不法,坐免去。
著作佐郎监州饶奭喜生事,挟郡人胡顺之密告归化卒得廪米陈恶,将为乱。
公曰:「诸营未尝得新米,归化卒皆配隶人,可独得乎」?
二人者愀然曰:「事至,将奈何」?
公卒不听。
会有归化卒自戍所逃归,夜入里人家为盗,公遽命斩于市,一郡为之股栗。
城西南隅当大江之冲,水岁为民患,公断石作堤,长二百丈。
夏水暴至,几与城平,会堤就,水乃却,至今以为利。
转运使欲言朝廷禦水状,公力止之。
累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同知宗正寺、知青州,遂改直集贤院,坐失举张诰夺官停。
宰相念公贫不能自给,起监密州酒税,徙楚州粮料院
上祠南郊,还其官职如故,徙知滁州
山东群盗骚淮南,以公在青州有民爱,饬其徒毋得犯公境。
公方发兵要击之,贼已远去。
修起居注、知宗正寺同修玉牒。
久之,除欧阳修同修注,朝廷遂欲骤用,而议未决。
公闻,乃请郡自便,以为天章阁待制,赐三品服,纠察在京刑狱,迁兵部员外郎,遂知制诰勾当三班院
上又祠郊,公得任子为京官。
又当加阶封,公请移封母为郡太君
宰相谓公次迁学士,则母得拟封矣。
公曰:「母春秋高,惧宠荣之不逮也」。
既遂其请。
后予、蔡襄同在省,扳公例而亦许之。
知审官院判秘阁,与高若讷判流内铨
若讷因言往尝知贡举,闻母病而不得出,几不能自容。
公自以明年知举,义不可辞,乃复求外便亲,得知苏州,迁刑部郎中
踰年,丁母忧
服除,召入翰林学士知贡举
皇祐三年,馆伴契丹泛使,遂报聘契丹,席上请赋《信誓如山河》诗,公诗成,契丹主亲酌玉杯劝公饮,以素摺叠扇授其近臣刘六符,写公诗自置袖中。
使还,加侍读学士
右司郎中中书舍人提举在京诸司库务,以龙图阁学士礼部侍郎郓州,徙南京留守,拜御史中丞
乃上言:「天下承平日久,中外狃于媮薄,宜有以惩艾之」。
上为降戒敕百官。
诏为枢密副使,又以为参知政事
方是时,皇嗣未立,天下以为忧。
仁宗始命英宗宗正,公言宗正非所以为重,愿立为皇子仁宗听其言而立之。
英宗即位,迁户部侍郎,既又迁吏部侍郎
今上初,迁左丞
公年七十矣,即以老求去位,数上不许。
间复请,乃以为观文殿学士吏部尚书、知徐州
其请不已,以太子少师致仕,居睢阳
后十五年,元丰六年正月十五日,薨于永安坊里第,年八十六。
辍视朝一日,赠太子太师谥「康靖」。
前作《遗范》戒子孙。
其年四月二十二日,葬虞城县天巡乡。
公为人闳厚端静,约己而爱人,平居喜愠未尝形于色。
闻人善若自得,其有所未至,亦将勉使及之。
虽在事寡于言,然阴以济物不为少。
初,张诰赃败窜海上,公亦坐累久亡聊,然怜诰终不易,岁时遣人间关往返而轸济之。
族人之单贫者,不问戚疏,皆月赒以奉钱。
其久而未葬者,皆歛而葬之。
欧阳修躐公为知制诰,人皆为歉然。
坐事起诏狱,其势顾可惮,公独立营上前。
后修亦以老归颍州,公自睢阳尝往见之。
端明殿学士吕公著颍州,三人者屡置酒高会,有献酬之曲流于乐府。
晚爱钱塘湖山之秀,往游之终岁而归。
公受两朝之遗,自谢事去,上四行大礼,每召公陪祠,皆以疾不能至。
他日疾间,一尝至京师,亦不能入见。
上命中贵人传宣抚问,公顿首谢命,二府亦至馆所存劳之。
尝集古今谏争事,上《谏林》百二十卷。
诏答曰:「士大夫得谢而去者,率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朕忽得所奏书,因知有志爱君之士,虽退休山林,未尝一日忘也。
其置诸坐隅,閒用究观,盖有取焉」。
公所著有《应制集》三十卷、《别集》五十卷,及《集注老子》、《续注维摩经》。
曾祖著,后唐国子监博士,赠太师中书令
妣刘氏,楚国太夫人
祖惠,宋州楚丘县令,赠太师中书令韩国公
妣李氏,燕国太夫人
父干,尚书驾部员外郎,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鲁国公
妣张氏,鲁国太夫人
继高氏,唐国太夫人
娶李氏,汝阴郡夫人
子男四人:荣绪,殿中丞
敦绪,将作监主簿,皆蚤卒;
元绪,宣德郎
公绪校书郎
女二人,以嫁光禄寺丞王力臣、朝散大夫程嗣恭
孙男四人:嗣徽,通直郎
嗣真宣义郎
嗣贤,试校书郎
嗣光,犹未命名。
曾孙男六人:韡,太庙斋郎
馀未名。
予从公游旧矣,迹公终身之所行,岂《诗》所谓岂弟君子者欤?
前七年,公尝以书遗予求铭志墓中。
是时,公健尚如少时。
予报曰:「生死安可期?
未必不及以为托也」。
公薨,其子元绪念公言而属予铭,可不铭?
铭曰:
造父受封,厥世盖远。
虞城之赵,实始公显
其显维何?
神告金符。
名发汤汤,显孰公如?
乃历高华,君子岂弟。
作德不絿,神所劳矣。
公建大事,笑言怡怡。
繄公所受,两朝之遗。
既茂尔功,公则弗居。
七十之年,礼安敢踰?
公之乞身,屡却复至,终蕲以归,天下鲜俪。
大祠郊宫,帝曰汝来。
公卒不能,夫岂不怀!
公既寿考,宠禄亦隆。
维始维终,德音无穷。
谁谓人遐?
尚有遗戒。
子孙保之,百世是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