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陈三德上殿劄子(三德以下三道劄子,嘉祐六年初除谏官七月二十一日上殿。一留中,一送中书,一送密院□拣军官员。)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八、《司马公文集》卷一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四、《国朝诸臣奏议》卷一、《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卷一二、《太平治迹统类》卷九、《九朝编年备要》卷一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续资治通鉴》卷五九
臣伏蒙圣恩,不以臣无似,擢臣为谏官
臣自幼学先王之道,意欲有益于当时。
是以虽在外方为它官,犹愿竭其愚心,陈国家之所急。
况今立陛下之左右,以言事为职。
陛下仁圣聪明,求谏不倦。
群臣虽有狂狷愚妄,触犯忌讳,陛下皆含容宽贷,未尝加罪。
诚微臣千载难逢之际,苟不以此时倾输胸腹之所有,以副陛下延纳之意,则不可以自比于人,死有馀罪矣。
臣窃惟人君之大德有三:曰仁,曰明,曰武。
仁者,非妪煦姑息之谓也。
兴教化,修政治,养百姓,利万物,此人君之仁也。
明者,非烦苛伺察之谓也。
知道谊,识安危,别贤愚,辨是非,此人君之明也。
武者,非彊亢暴戾之谓也。
惟道所在,断之不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此人君之武也。
故仁而不明,犹有良田而不能耕也;
明而不武,犹视苗之秽而不能耘也;
武而不仁,犹知穫而不知种也。
三者兼备,则国治彊;
阙一焉则衰,阙二则危,三者无一焉则亡。
自生民以来,未之或改也。
臣不胜区区,触死忘生,窃见陛下天性慈惠,慎微接下,子育元元,泛爱群生,虽古先圣王之仁,殆无以过。
然自践阼以来垂四十年,夙夜孜孜以求至治,而朝廷纪纲犹有亏缺,闾里穷民犹有怨叹,意者群臣不肖,不能宣扬圣化,将陛下之于三德万分之一亦有所未尽欤?
臣闻《春秋传》曰:「赏庆刑威曰君」。
臣幸得以修起居注,日侍黼戾之侧,伏见陛下推心御物,端拱渊嘿,群臣各以其意有所敷奏,陛下不复询访利害,考察得失,一皆可之。
诚使陛下左右前后、股肱耳目之臣皆忠实正人,则如此至善矣;
或出于不意,有一奸邪在焉,则岂可不为之寒心哉!
夫善恶是非相与混殽,若待之如一,无所别白,或知其善而不能赏,知其恶而不能罚,则为善者日懈,为恶者日劝。
虽有、文、武之君,、周、召之臣,以之求治,犹凿冰而取火,适楚而北行也。
伏望陛下少垂圣思,以天授之至仁,廓日月之融光,奋乾刚之威断,善无微而不录,恶无细而不诛,则唐虞三代之隆,何远之有?
此臣愚浅所见,不敢不陈,取进止。
七月二十三日起居舍人直秘阁同修起居注同知谏院司马光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