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孙察长官之翰待制之侄也。)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二、《司马公文集》卷六二、《司马温公年谱》卷六
十一月二十七日涑水司马光再拜复书崇信贤令孙君足下。
蒙贶书,兼示以尊伯父行状、墓志及所著《唐史记》,令光为之碑,以纪述遗烈。
以尊伯父之清节令望,加之自幼稚至于成人,得接侍周旋,今日获寓名丰碑之末,附以不朽,何荣如之?
虽文字鄙拙,亦不敢辞。
顾有必不敢承命者,惟足下察之。
向日亦不自揆,妄为人作碑铭,既而自咎,曰:「凡刊瑑金石,自非声名足以服天下,文章足以传后世,虽强颜为之,后人必随而弃之,乌能流永久乎」?
彼孝子孝孙,欲论撰其祖考之美,垂之无穷。
而愚陋如者,亦敢膺受以为己任,是羞污人之祖考,而没其德善功烈也,罪孰大焉?
遂止不为。
自是至今六七年,所辞拒者且数十家,如张龙图文裕、张侍郎子思钱舍人君倚乐卿损之、宋监子才。
或师,或友,或僚寀,或故旧,不可悉数,京洛之间尽知之。
傥独为尊伯父为之,彼数十家者曰:是人也,盖择贤不肖而为之也。
为人子孙者,有人薄其祖考,宜如何雠疾之哉!
么么,使当此数十家之雠疾,将何以堪之?
所以不可承命者,此也。
虽然,窃有愚意,敢试陈之,唯下采择焉。
今世之人,既使人为铭,纳诸圹中,又使它人为铭,植之隧外。
圹中者,谓之志;
隧外者,谓之碑。
其志盖以为陵谷有变,而祖考之名犹庶几其不泯也。
然彼一人之身尔,其辞虽殊,其爵里勋德无以异也,而使二人为之,何哉?
愚窃以为惑矣。
今尊伯父既有欧阳公为之墓志,如欧阳公可谓声名足以服天下,文章足以传后世矣,它人谁能加之?
愚意区区,欲愿足下止刻欧阳公之铭,植于隧外以为碑。
则尊伯父之名,自可光辉于无穷,又足以正世俗之惑,为后来之法,不亦美乎?
未审足下以为何如。
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