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书洪范传后1063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八、《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一、《皇朝文鉴》卷一三○、《名世文宗》卷二三、《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一一四、《宋元学案补遗》卷九八、《王荆公年谱考略》卷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王某曰: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岂敢爱其道,骜天下之学者,而不使其蚤有知乎?
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
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
孔子没,道日以衰熄,浸淫至于汉,而传注之家作。
为师则有讲而无应,为弟子则有读而无问
非不欲问也,以经之意为尽于此矣,吾可无问而得也。
岂特无问,又将无思,非不欲思也,以经之意为尽于此矣,吾可以无思而得也。
夫如此,使其传注者皆已善矣,固足以善学者之口耳,不足善其心,况其有不善乎?
宜其历年以千数,而圣人之经卒于不明,而学者莫能资其言以施于世也。
予悲夫《洪范》者,武王之所以虚心而问,与箕子之所以悉意而言,为传注者汨之,以至于今冥冥也,于是为作传以通其意。
呜呼!
学者不知古之所以教,而蔽于传注之学也久矣。
当其时,欲其思之深、问之切而后复焉,则吾将孰待而言邪?
孔子曰:「予欲无言」。
然未尝无言也。
其言也,盖有不得已焉。
孟子则天下固以为好辩,盖邪说暴行作,而孔子之道几于熄焉,孟子者不如是,不足与有明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
夫予岂乐反古之所以教,而重为此譊譊哉?
其亦不得已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