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群牧司题名记代韩龙图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彭城集》卷三二
国马之政,周以校人中大夫、汉以太仆中二千石掌之,则国朝群牧使之任也。
《周礼》「天子十二闲,马六种」,以给斋道田戎之役,周之制也约。
京师有六厩五监,边郡则三十六苑,以盛武事,汉之制也侈大。
本朝监于前古,国马之政由旧。
至于熙宁,大新制度,综覈名实。
以监牧之在郡县者,寒暑暴露,不能致息,而惜其土田之良,宁以与民。
于是尽斥卖其地,聚其赋以市马,而以刍秣度支移之三司,马不复在牧。
饩秣以时,蕃庶维嘉。
益输金帛以与西戎,市马之来东者,蹑迹衔尾,千万不绝。
费不出于大农,而国马大备。
于是内供郊庙之祀,外储军旅之用。
义勇保甲之士当受马于公者,及近臣之赐予、使车之驱驰,无不给足。
昔者鲁僖公有明德,诗人颂之。
其序曰:「务农重谷,牧于坰野,国人宜之」。
夫马固武备,虽诸侯不可阙也,而牧马者或以妨民。
鲁侯之善,在不妨民。
不妨民,是之谓务农重谷。
而遂称之曰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其不信乎?
鲁虽诸侯小邦,而颂诗所褒,尼父有取焉。
尼父之所取,则我朝之所用。
夫圣人之治,四方风动,何远之有?
故国马之数,兼于周汉,而宜民之善存焉。
《駉》之诗曰:「思无邪,思马斯才」。
夫以区区之鲁,诸侯之事,必当思焉无邪而马斯才。
况以天下之大,法驾之奉,居其官者,岂易为之哉?
某年某以某官领群牧使事,适当更制立法之始。
思之无邪,岂敢自谓能庶几于古人?
惟前日之在官者,战战兢兢,犹吾志也。
于是刻石作题名,而著其语于叙端。
《汉书·公卿表》,太仆名氏历历可考。
今之题名,犹班氏之志,于以备史官之采,可以无遗。
自某年始,从某人以下,凡得若干人,来者可继而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