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秀州华亭天台教院记熙宁五年正月 北宋 · 陈舜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四
善哉,天台氏之建化也,以观心为法,以念佛为宗。
观心者观有心以至于无心,念佛者念彼佛以證乎我佛。
或升阶纳陛,同践堂奥,或顺风乘航,横绝苦海,真可谓大乘之渊源,导师之方便者矣。
原夫清净本然,无有空假,因缘忽生,万法以起,河沙妙门,一念而足。
所以体同寂照,神冥乐域,丘陵坑坎,悉见严净,众鸟行树,皆出法音。
用之则然,何远乎尔?
佛陇肇基,神化周浃,诸方向风,缘应如响。
则夫来四方之珍聚,肄六时之自白业,栋宇具而神人安,钟梵作而斋戒修,又可阙乎?
秀州华亭县某寺天台教院者,真鹤唳之奥园,实龙象之精舍。
先是界相东南,地隙草茂。
时和年丰,民有馀施,师徒日演,广厦斯作。
讲诵未闻,人莫知向。
法师元湛,台岭之宗,实为苗裔,言厌游方,聿来胥宇。
既以知见提撕其新学,亦用方便诱掖于里俗。
于是檀供旁牛,规模备具。
复即净室,作西方弥陀之像,其高十有六尺,岿然垂臂,若将援溺,以应经量。
邦人延宥,善施乐义,乃为之购金,以极涂饰。
然后居者有以系瞻诵之悫,游者以之起师仰之愿,揭像运之观瞻,毕空门之能事矣。
嗟乎,谁谓布施为住于相?
众生不爱顶踵,悭贪无厌,暗覆直觉,集为苦本,流转生灭,莫知攸止。
故夫信舍作则执著亡,执著亡则空寂见,空寂见则佛性具矣。
谁谓声色不足以见如来?
今夫金山之聚不辍乎吾目,和雅之音不息乎吾耳,尘法虽外,其心则我,茍无见闻,则无我佛。
故夫乐苦空而断因果,厌诸相而求解脱,未足与语道者也。
院既大成,严像且毕,以仆夙体斯道,见嘱随喜云。
时熙宁五年正月辛巳陈舜俞(《都官集》卷八。又见绍熙云间志》卷下,康熙松江府志》卷二六,乾隆娄县志》卷一六,嘉庆松江府志》卷七五,《嘉禾金石志》卷一九。)
末句原无,据右引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