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大臣辅政不当顾虑形迹元祐元年十月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范忠宣公奏议》卷下、《皇朝文鉴》卷五二、《国朝诸臣奏议》卷四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八
臣近见执政议论,以章子厚父年将九十,因明堂恩霈之后,欲请除一乡郡,使便见亲。
臣但见其可裨仁化,不虑其他,遂共以为当然。
继而闻三省奏上,陛下即赐允许。
臣以陛下天地之仁,念其垂老之亲,不录往咎,臣实喜不自胜,遂于帘前仰赞圣德,以谓自古臣子,无如今日遭逢。
继闻谏官有言,陛下遂寝前命,亦是圣心从谏之美。
前日更蒙宣谕,此事三省有失思虑,戒其今后不得如此。
臣愚恐有言者,以谓朝廷所怒之人,不当遽有开陈;
又谓执政都徇人情,必有主张之者,致烦陛下宣敕,戒谕丁宁。
微臣固宜佩服圣训,然有未尽之恳,亦当罄竭敷陈。
方陛下急于求治之时,是臣子知无不为之际,岂宜顾虑形迹,蓄缩周防
今所用大臣,多是老于患难,陛下奖之使进,尚恐立志不锐,思虑太周;
若更戒使远嫌,则恐顾避保身,自不暇。
在陛下爱惜诸臣,则为恩德之厚;
若使辅翊圣政,却恐事无所裨。
盖人臣以匪躬自信为难,媕娿固宠为易。
若今容其所易,沮其所难,则其间希意顾望之人,翻为得计,甚非朝廷之福。
伏见仁宗皇帝唯委执政,一无所疑。
凡所差除,多便从允。
而使台谏察其不当,随事论奏,小则旋行改正,大则罢免随之。
使君臣之恩意长行,朝廷之纲纪自正,是以四十馀年,不劳而治。
况陛下方稽仁皇之治,圣度如天,从谏不倦,任贤不疑,纪人之功,忘人之过,皆是自古人君所难。
若更垂拱责成,逸于委任,台谏纠其误谬,侍从罄其论思,群臣一德一心,陛下无为无事,自然不须防虑。
百职具修,坐致太平,垂休万世,天下幸甚。
〔贴黄〕凡人于富贵功名,皆愿乘时早立。
近用二三执政,年皆六十已上,或七十,正是馀年无几。
今幸遭逢陛下行之政,擢居近辅。
可谓千载一时。
不于此时攀附神圣,早立功名,不知更待何日?
岂肯别怀顾望,阿徇他人,自取上疑,以招危辱!
在常情且无此理,况陛下以公望选择之人哉!
其间或有进人不敢太速,责人不敢太深者,不过谓事当驯致,不可黑白太明,却恐扇成朋党,害陛下和平之政矣。
万一因此,恐有间言,误陛下不细。
又蒙宣谕,譬如人家尊长所怒之人,卑幼岂可轻易宽解。
臣愚以谓不然。
盖人主之量,当如天地,无所不包。
众人所欲进退,则人主从而行之,所谓舍己从人,便无喜怒好恶之迹,不使奸人测见意旨,别生谗间,以惑聪明。
古今尽然,商鉴不远,惟陛下稽测。
唐魏徵,有毁其阿党亲戚于太宗者,帝使温彦博责以不避形迹,远嫌疑,谢曰:「臣闻君臣同心一体,岂有置至公、事形迹?
若上下共由兹路,邦之兴丧,未可知也」。
帝矍然曰:「吾悟之矣」。
以此可见自古君臣之间,不当更事形迹。
此陛下之所熟闻,臣敢引而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