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奏乞宽王觌之罪元祐三年五月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范忠宣公奏议》卷下、《国朝诸臣奏议》卷五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
臣昨与吕公著等,并今日与文彦博等,两次帘前奏陈,乞宽王觌之罪,盖欲假借台谏,使人敢言,其间虽有不当,亦须稍垂宽宥,以彰朝廷容谏之美。
况陛下临御以来,未尝严责谏臣,一旦行之,恐伤仁化
又虑来者或多,若一一窜逐,寖失朝廷清净之体。
其心止于如此,更无他意。
侧闻圣训,以谓朋党甚多,宜早施行,恐于卿等不便。
以臣愚见,朝廷本无朋党,只是善恶邪正,各以类分。
陛下既用善人,则匪人皆忧难进,遂以善人之相称举者,皆指以为朋党,欲得人主深防严戒,尽行贬逐,自然君子道消,小人可以得志。
所以臣等不避违迕,缕缕开陈,罄竭愚诚,莫回天意。
臣若面从顺旨,则是茍容之臣,何足以副陛下简求,何面目处群臣之右?
又况彦博公著等皆是累朝旧人,陛下留在左右,已二三年,辅翊皇猷,未尝有阙。
今日岂有雷同罔上,庇护党人?
盖其爱君之心,与臣无异。
唯在陛下深加采纳,所有先降贬谪王觌文字,臣未敢签书,更乞圣心熟虑。
〔贴黄〕臣自先朝言事不合,摈斥处外,几二十年。
遭遇陛下,一新庶政,从谏任贤,夷夏欢呼,古今无比。
此皆圣心所悉,非愚臣独敢妄言。
而一旦拔臣于疏远之中,骤致于丞弼之位,故臣夙宵尽瘁,恐负圣知。
岂有容庇朋党,自损身名,玷辱家声,取笑千古?
盖是爱惜圣政,思报大恩,嵝蚁之诚,惓惓不已。
今若陛下决以臣言无取,即乞谪臣补外,则指为朋党者自明。
臣虽一身斥远,若遂决朝廷大疑,则是犹有少补,不辜简拔,则臣死之日,犹生之年矣。
〔贴黄〕臣面谢日已曾奏闻,昔先臣与韩琦富弼,蒙仁皇同时用为执政,三人各举所知,引用忠良。
有匪人之不得进者,遂撰造谤语,指为朋党。
先臣与韩琦富弼皆得补外,所用之人类遭贬逐,当时造谤之人皆欣快相贺曰:「且得一网打尽」!
此事未远,众人犹知,亦可以为朝廷深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