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四子论(上)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二、《圣宋文选全集》卷一八
一气之未判也,明者莫能见,智者莫能名,彊求其所以然,字之曰「元元」。
有物耶,有者安在?
谓无物耶,天地万物奚从而生哉?
故自然之有混而相与为一,一与太虚等,此之谓「元元」。
判而为气,气判而为形。
天之旋、地之游,日月星辰之光运动于上,草木之华畅茂于下。
人之灵也,夷狄之荒忽也,禽兽之众多也,昆虫之微也,莫不生于元。
气之始曰元,识之始曰性。
性之未判也,犹夫元也。
及其判也,为志意、为情欲、为德行、为才能、为善、为恶、为昧、为明,或动而见于外,或静而返于内,动静出入,循环而不穷,然后扰扰焉而多事矣。
其多事者性之用,其无事者性之体也。
故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呜呼!
得性而不尽言者,其惟圣人乎?
昔者诸子盖尝言性,告子孟子荀子扬子韩子五者,皆天下之能言者也,而其说莫有同者。
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善,荀子曰恶,扬子曰善恶混,韩子曰「有生而有善,有生而有恶,有生而有善恶混」。
告子之言则入乎命,孟子之言则入乎德,荀子之言则入乎情,扬子之言则入乎意,韩子之言则入乎才。
何谓入乎命?
其言曰「生之谓性」,可生则可死,命可以生死而言,性不可以生死言也。
何谓入乎德?
其言曰:「人之性善」。
善之名对恶而生,而非独有者也。
由昔者有无益于人而有害于天下者,故谓之恶;
无害于天下而有益于人者,故谓之善。
善有迹也,性无迹也。
何谓入乎情?
其言曰:「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
是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者,故谓之人性恶,是情也,而荀子谓之性。
何谓入乎意?
其言曰:「气者适善恶之马」。
夫离性以为意,意与气相辅,然后驾气而之善恶,则善恶之地去性也有间矣。
何谓入乎才?
性一而才百,才可以别而性未可以别也。
故命也、德也、才也,非性而皆出于性者也。
非性而出于性,犹三才者出于元而非元也。
虽然,寻其流而推之,亦可以至于性。
不涉其流而造性之元者,圣人而已矣。
学者欲知性,莫若观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