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思堂1078年1月24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八、《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三六、《方舆胜览》卷三、《文章正宗》续集卷一三、《八代文钞》第二十八册、《妙绝古今》卷四、《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一○五、康熙《淞江府志》卷一八、《嘉禾金石志》卷一九、光绪《浦城县志》卷三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建安章质夫,筑室于公堂之西,名之曰「思」。
曰:吾将朝夕于是,凡吾之所为,必思而后行,子为我记之。
嗟夫,余天下之无思虑者也。
遇事则发,不暇思也。
未发而思之,则未至。
已发而思之,则无及。
以此终身,不知所思。
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
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
君子之于善也,如好好色
其于不善也,如恶恶臭。
岂复临事而后思,计议其美恶,而避就之哉!
是故临义而思利,则义必不果,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
若夫穷达得丧,死生祸福,则吾有命矣。
少时遇隐者曰:「孺子近道,少思寡欲」。
曰:「思与欲,若是均乎」?
曰:「甚于欲」。
庭有二盎以畜水,隐者指之曰:「是有蚁漏」。
「是日取一升而弃之,孰先竭」?
曰:「必蚁漏者」。
思虑之贼人也,微而无间。
隐者之言,有会于余心,余行之。
且夫不思之乐,不可名也。
虚而明,一而通,安而不懈,不处而静,不饮酒而醉,不闭目而睡。
将以是记思堂,不亦缪乎。
虽然,言各有当也。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质夫之贤,其所谓思者,岂世俗之营营于思虑者乎?
《易》曰无思也,无为也。
我愿学焉。
《诗》曰「思无邪」,质夫以之。
元丰元年正月二十四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