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再论常平劄子(同日)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范太史集》卷一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五
臣窃以为国之本在于务农,务农之本在于贵谷。
舜咨十二牧曰:「食哉惟时」。
《洪范》八政,以食为首。
孔子曰:「所重民食」。
畜积者,邦国之大本,生民之大命也。
臣伏见累年以来,天灾流行,年谷不熟。
昨春夏之交,天久不雨,陛下忧劳昃食于上,大臣惶恐请罪于下,岂非以仓廪空虚,民无所食,盗贼并起,将有不可知之变哉?
一朝得雨,报赛神祇,则君臣释然庆会,不复以民生为念矣。
夫岁之有丰凶,天之常也。
丰年常少,凶年常多。
水旱之灾,尧、汤所不能免,然而国不困、民不亡者,有畜积以为之备也。
昨春夏未雨之时,民已无复生理,幸而得,出于望外,岂可常思侥幸天灾之不成也?
臣访闻诸路今秋可望大熟,民间不唯速欲得钱,必至甚贱;
又小民不为远虑,一熟则轻贱五谷,粒米狼戾。
古之圣王知其如此,是故操敛散之术以权之。
管子曰:「民有馀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
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
轻重之权在上,则其利不入于兼并之家,而农民常得其平,此所以家给人足也。
至于衰世,丰不知敛,凶不知散,故其政荒,其民流。
孟子曰:「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如此者,其国几何而不亡也」?
今天下背本趋末,民惟视上之所好,若朝廷以农为急,乃可以使民务本。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人贵之者,好之者众也。
诚使贵五谷而贱金玉,则民岂有不以谷为重者哉?
布帛不可一日而阙,亦皆人力之所为,至于五谷,天不生,地不长,则非人力所能致也。
梁武帝享国几五十年,江南久安,风俗奢侈,不务畜积。
侯景之乱,连年旱蝗,富民皆怀金玉,衣锦绮,相枕籍而死。
唐末高骈淮南扬州米斗至直钱五十千,皆史册所载。
古有此事,安知来世之必无也?
今夫夏则畜炭,冬则藏冰,凡民皆能知之;
至于丰年,则不知为凶岁之备,盖以五谷为常有而轻之耳。
古人旱则备水,水则备旱,丰登则备凶歉,知天时之有必至也。
惟陛下留意于务农贵谷,修常平之政,以厚天下。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