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朝请郎直秘阁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徽猷阁待制胡公行状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六、《姑溪居士后集》卷一九
本贯常州晋陵县。
曾祖㝝,故赠太师沂国公
曾祖妣,沂国太夫人李氏。
祖宿,故任枢密副使、赠太师魏国公谥文恭
祖妣,蜀国太夫人吴氏;
祖妣,魏国太夫人何氏。
父宗盾,故赠少师
妣,平原郡太夫人施氏。
大观元年,妖人张怀素谋叛,范寥诣阙上其事,有诏置狱。
既伏诛,乃迹其昔所经行之地,以赏以罚,而得其常寓苏州通判吕渊家。
寓时能以其术自晦,而莫之谁何。
两浙运判胡公察知其事状,将取以付狱。
既觉,即转徙他州。
公命劾,捕获,邂逅得罪去,辄已。
以故就起公为提举两浙常平等事。
俄还公旧物,或谓旧物不足以劝功,又进公一阶,贴直秘阁,迁转运使
先是公措置两浙盐事有劳,复东南岁计,方有所因革,而总其事者,久难其人。
朝廷知公为可任,遂以公总六路,为制置发运副使,而虚其所共事者不除,意若责成于公,而不欲分其权。
续又命公兼六路茶盐事。
公固强敏,至是愈感慨砥砺。
两浙转运、提点刑狱提举学事提举常平提举市舶提举澳闸等司、知杭州事,皆阙官,诏以公权杭州,仍兼领诸司
其地当天下舟车之所聚,又复上方营缮,凡数局泛遣须索,接武而至,冠盖旁午,宾客满门,词诉参萃。
四方人物,情伪多歧,證逮散漫,门阶陛户,骈肩累足,率待命于公。
而公耳受目应,口酬手画,无不满足而去。
才一顷久,而其迹如扫。
早时狴犴充斥,至有累数年不能予夺者,公一语而决。
未几,三院诸邑狱遂空,迄公去,无一囚之系。
风闻诸路,不畏则恐,文移会应,交驰于道,毫发不敢隐,亦不敢踰晷刻。
于是六路事巨细无不举,而东南所至,如公实临之。
朝廷益知公才,而上亦屡对辅臣称奖。
已而公去吴越,东南事非公所当领者,多特旨委公。
公奔走抵命兼昼夜,惟恐有所不及,寝食几废,而不知有寒暑风雨之避。
俄得疾,遂请致仕。
未报而卒,享年五十一,大观二年八月九日也。
上闻报,为之叹悼,庙堂尤以东南之计未知所托而嗟惜之。
徽猷阁待制,常赙外加赐三百匹,敕所葬州具襄事。
诸孤以大观三年四月十七日葬公于常州宜兴善继乡金钟之原。
公讳奕脩,字叔微
平原君梦异人降其室而生。
右股有黑痣,秀眉明目,表表群儿中,能自警拔。
文恭曰:「是必能世吾家」。
因命名以训其意。
既就学,尤激昂奋勉。
文恭每退朝,延诸孙列下坐,背诵所授书,而亲为策试。
间摘其义以问,精而不失对者,设特榻置酒,相与劝酬如宾客,用以为别。
公多在所别。
胡氏中表,遂不敢以常儿待公。
文恭恩,守将作监主簿
官制行,换承务郎,十迁而至朝请
起家监秀州税务。
姻党有为部使者绳州县甚急,既到,公迎见曰:「州守固长者,然务宽大,任僚属,皆得其所长,以举职事。
使君少留,不惮毛数而发推之。
有一不如理,请以欺罔受责」。
使者曰:「少年得无以姻契故,绐我乎」?
公曰:「度使君必不暇遍及」。
即具曹目,邀其□而按之。
使者笑指税务曰:「姑以是观君之能,亦以验君之说」。
又曰:「第前往,行且至矣」。
公曰:「幸得从使君以往,庶几知我,不取具于临时也」。
比按视,得自公到官后岁课生增三倍,簿书纤悉如律,使者叹息久之,固劳其守。
而行监洛南稻田务,未行,改太府寺勾当公事管勾出卖枢密院封桩物帛,就差刬刷两浙大礼上供钱帛。
先是朝廷每有事于郊庙,则有司预选官分遣,多因其人以私之,姑取文具以复命,至有冒请给至踰年不报者。
公在太府封桩局,迁就贸易,屡奏成效,上信其能,下不为扰,乃以命之。
公据籍诘索,无一毫得隐,徐为区处,取其所馀而不夺其常计,欣然得其要领。
遂先诸路以归,而所得之数辄倍之。
河失故道,议者谓其流或东或北,□□以利害相乘,亦交相兴役,务胜其说,其费不赀,而至累年不能会。
朝廷欲知数,而会者未知所命,佥谓非公不可。
即命公以往,不踰时而上其实。
监城炭场,公因请不外,执政曰:「不欲君稍远,姑以是为命之地尔。
第少安之」。
仪銮公帐之籍,名存实亡,后故闇不足以备行在,乃以公兼领。
公曰:「积弊殆不容钩致,少验之,则主于役者皆当坐重辟,愿舍其旧而新是图,请自今日为之正」。
既报可,才两月,藏贮有地,出入有经,近以颜色增浣,而灿然无一物不类创造者。
下卸之役常不给,而雇募夫力以足其数,朝廷患其费而不能革其弊,又命公兼领,仍兼京东排岸司
阅籍,核得以贿免者数千人,寘吏于法,而自是不复雇募。
排岸狱系一舟兵至二年,晛晛械问且死矣,公见之,恻然涉其案,盖已三会赦矣。
但官未尝省,而吏不以告闻,故如是,急命释之。
司农寺丞执政不悦公者,改公监进奏院,又以公通判延安府,然终以公议,不敢出公于外,而留公措置开封府京西上供柴炭。
异时白波辇运司以所漕舟应他用,漫不收还,亦不能增置以登其额。
省曹吏谨五日一催,而不责其报上,至禁廷从京邸高价旋市以应用,内外相持久之,莫之察。
公上其弊,收散补坏,罢冗占兵三之一,于是舳舻衔尾,而岁计沛然有馀矣。
崇宁初,上意以谓先帝政事屡变,更致祖述宪章之志,狃于异同之论,乃相今太师而置讲议司,讨论润色,简寘僚属,首以公为检讨文字。
以公练达盐事,而东南为重,吴越之地利尤为重,乃以公提举措置两浙盐事。
公以法坏之久,非家至而户晓之,则无以达上意,辄身自履之,山行水迹,虽人迹罕到之地,亦不舍。
乃严封宇,谨出纳,歛散以时,火伏以限,贾贩不得而私,而亡命皆转为良民矣。
山谷间有至老不得盐食者,亦皆沾足。
岁中羡课,以缗计得数百万,捕私贩赏,至不支一钱。
杭州已停配军颜巽,元祐中为州校,主仓输租,专览输户米为代输。
一日监官以其米恶甚,不为输。
巽怒,集不逞数百辈,即所输地欧之。
前为守者黥隶他州,御史宰相旨,论守为不法,诏释之。
自尔益无忌惮,广收请盐钞,以药涂之而用,既毁抹,贿主者,洗去药而再用,虽老于其事者亦不能辨。
积累年,其欺数至不可计。
人或知之,而终不敢发。
公因会已毁抹数,得其奸而上之,特旨黥岭外,尽没其家财,以偿所欺。
有司第课,以公为诸路冠。
就迁转运判官,仍兼盐事。
睦州遂安县胥造大宅,豪佔民地,民屡诉,州县惮其豪,不为之直。
公命拆屋,迁其地。
苏州吴江操下严而察,胥徒病之,求所以去令之策不可得。
有杨姓者,伪作书,留别其家人云:「令遣我造舟,怒不倍备,而楚毒备至,我江死矣」。
其子诉于州,州以闻部使者
展转上彻,一路喧传。
运司具奏牍请公连书而上,公曰:「苟欲就死,必不告人。
且死,其尸讵可掩耶?
遂以是罪令,则奸得以售,而官与吏将抗矣」。
檄其县,多至购赏以捕之,果得于他处。
公以职事当见上以禀,诏促公入觐。
忌公者乘间起事,胁言路交章。
公腹背受敌,力不能解,遂坐废于家中扬州,杜门绝宾客几二年。
或曰:「公胡不自直,使朝廷知为仇人所酝造?
况曲折如立五指,不待数而后知也」。
公笑而不答。
俄有诏起公,感激称谢曰:「非陛下因事加察,则草木蝼蚁之微,岂得至此地?
况亲承顾问,披眷奖之重耶」?
具言怀素辈不足以况狐鼠,但久在江淮间,知我无披,故尔狂率。
遂陈天下承平久,但留意西北,而不复备东南。
山川屈折,风涛出没,啸聚得以为险,当知因循为害甚大也。
上又曰:「东南习俗獧狡,因缘为吏,而又家世相资,在官者何以制之?
吏强官弱,非痛惩之,则法令在其股掌间矣。
方且图之,卿宜审察此患」。
后有诏开帅府,置望堠,修完城壁,教习水战,公实有助焉。
既又尽逐监司州县胥,募等第人户充,而公亦入境,首取苏州二吏怀素吕渊囊橐者奏黥之,以隶远恶处。
昔之号为强狡者,多谢所事以去,至有更门户以避者。
朝廷以怀素事,初有旨,申男女结社念经不茹荤之禁,不觉察者增其罪名。
州县畏或累己,凡持数珠,偶同坐者,悉逮捕。
吴越雅相习,至汹汹不相保。
公令必夜聚晓散,十人以上,逾旬不罢者,先告而后执,下遂安
有恃荫暴横闾巷间,目之而不敢校者,适至庭下,公号之曰:「尔非伏路虎耶?
吾在此,正欲得尔以肃众人。
苟能更心退悔,不害为善良。
不然,必不以常法寘」。
尔后公过其家,呼出,果自闻令悛省刻约,不敢辄出。
配军因思乡而归,邻人每持之以取货,又欲强娶其女。
方犹豫中,遽欧之,反诬以杀己。
逻者执与俱,公得其情,贷配军而杖诬者。
兄弟争田,县不能决而讼于公。
公呼使前而告之曰:「吾君方以八行旌誇,而乃夺天伦之戚,犯圣时之教,不期赏劝而务快私忿,是何意耶」?
即相持挥涕,罗拜而去。
富人三兄弟,其季已死,二兄欲并其资产,诬季妇以义绝,罪而出之,累诉不得理。
公喻其父,使诉而还之。
即分所有为三,命探于庭下,妇果得所欲者。
闻者以手加额曰:「阴其可欺耶?
特烦胡公生之尔」。
狱囚有连逮至百馀人,以情未明,故淹久,而瘐死过半矣,在者亦仅存视息。
公促具狱,有司执以为不可,公叱曰:「推数年而不行,尚何待耶」?
即出以待之,请于朝,俄报可。
方时禁小黄钱如束湿,至有投隙伏之,以诬夺人物者,猖狂日炽,行旅几绝迹,而北阙为甚。
公捕其魁,黥隶千里外,馀皆籍为军,道路乃通。
群盗白昼公取人物,相夸为能,号白日鬼,人不得安居。
公召至庭下,命与逻者结为保任,令曰:「一有窃发,并坐尔曹,而先簿其资储,偿失物主,而后责其同捕贼」。
用是屏息,居人至外户不闭。
无赖辈以赌博为名,诱陷良家子,往往至破产,俗呼松子量,鲜衣美食,自相为曹,在处有之,而繁盛,故特甚。
入其中者,初不自觉,计所得随手分散,以钤众口,而把持之,号分子钱
公张榜于市,立赏讦告,犯者给例物招刺为军,用是遂绝。
昔被诱陷者,与其父兄出拜于道间,以谢公德。
钱塘有善水者,结为私渡。
所载可取,则至江中,故为覆溺,而取其物,岁以水死者甚众。
公增置官渡而绝之。
青龙之大姓陈晊,故司农卿倩之子,有官不出仕,凭所恃,畜凶悍辈为厮仆,结连上下,广放私钱,以取厚息。
苟失期会,则追呼执系,峻于官府。
至虚立契券,没其赀产,甚则并取其妻女。
间分遗所亲厚,远至广南福建,至死不得脱。
公请于上,诏取晊编管湖外,而黥诸仆以配恶弱之地。
又索其所遗,虽远必致,移所在,因使人护之以归。
狂人赵天启阴刺人长短,造为飞语,以幸中伤人,以是入官,亦以是所至事之如权要,又随其处题写窗壁,动摇讥讪,天下皆恶之,而无与对者。
公密疏以闻,诏窜广西
人既德公甚,相率击登闻鼓,请公即真
亘浙东西,多画公像于浮图而立祠之,或香火于其家,每食必祭。
其去也,扶携涕泗,或遮道,或挽其车,不得出。
公绐为暂出巡按,当复来,乃得登舟。
而又争其舟,不得发,至安夜,间关方能出。
所过壶浆花红夹两岸,老者执手炉,少者顶柈,香烟相随不间断,呼曰:「愿公无久于外,卒为我父母也」。
公治杭,其政日有可纪,而其著者如此。
大抵不为姑息,不立畦畛,不邀声誉,一切以身任之,而只知有是事而已。
虽家世荣显,履践如寒士。
自少喜周人急,闻人有难处之事,必委曲营度,而期必于济。
胸中无留物,人有不及,未尝不忠告,或护前文饰,则面折之,虽取怒不已。
其归盖主于爱人之深,而惟恐其不返,以蹈悔吝也。
事亲孝笃,于兄弟朋友,凡宗族乡党,一以诚意接之。
方其盛时,遇之或有间;
及其沦落,仓卒之间际,则周旋所之,无不尽力。
不营生事,不侈长物,在杭尤谨,日给饮食外,锱铢不及。
有托于公者,亦以是谢绝。
视其外若甚封殖,而家人仅免饥寒。
兄弟有无相通,后举公葬,诸孤力不足,而兄弟亦出力以相之。
从叔父修简公欲以恩例及公,公推与其长兄。
平居盛冬雨雪,里巷间告饥,则必计供家外,尽散以给之,所活前后无虑万人。
里人朱思之子死,无以敛,公为买棺仍葬之,思之死后,如之。
包孝肃公子绶与公进奏为代,后以罪去,贫不能举,皆取给于公。
所善曹百礼寓京师,欲赴官而妻病,且方就蓐,至衣食不继。
公日过其家,物物应之,而又助其行。
辟召徽问、李俨为盐香司属官,徽问夫妇相继卒,子幼方病,公力办其后事,仍资其子而遣之。
病几废,公兼其职事,第使食其俸,而固未尝去衽席。
其卒于扬也,公时在迁责中,亦为之买棺具舟。
贵人子以非嫡出,役于一庸僧,且殍矣,公为收养如子。
女奴既售,知其家世,且犹处也,呼其父母,捐所直而厚遗,使嫁人。
盐法既新,前日盘载脚乘之费,责偿于主,枚举其家所有,犹不足于偿累,然相系出入官府,而无可免之期,公为奏而免之。
再过其州,聚千馀老幼妇女,相杂夹道,焚香迎公以谢。
公在朝廷,改当五钱为当三,以制私铸,市肆尽闭,民间几至绝食。
公曰:「良法而不能奉行,恨我不在其事也」。
适有米斛,尽出以救之,井市交易如初。
杭之公帑费倍他处,责卖醋之息尤甚。
故事,绕以数十羸老之卒,巡门比市,日额不登,则治之甚酷,至卖妻女以足之。
公曰:「钱塘酒课,岁以三十六万为数,人食醋多于饮酒,而区区近取给于有限之力,又复强所不能,徒使之坐困,而无以取盈。
若募人买扑,则所得何翅此数」?
即具以闻。
村落间追呼,多州县承帖家人,三五为曹,被酒夜叩人门,驱曳叫呼,民不能堪。
公曰:「募役之法,盖朝廷之美意,人不得以横议者。
特节外害之,而不知禁也」。
公命立赏擒捕,而请疏为令。
二议皆未报,而公捐馆舍,后无继请者,人皆恨之。
发运司藏百馀艘以备奏计,每出则延袤数里不绝,平时兵坐食,所至为困,而所遇无异螟蝗入境。
县镇之类,仓库几至一空。
公计合用数外,才取十馀艘而已。
朝廷以转盘迂绕,命转运司直达,而上计所用舟多不足。
公前期刷诸路积欠钱,尽以造舟,得千艇,公济其乏。
江宁界接真州,江面充阔,而多暗石,风涛一作,无可避之地。
前人开李家漾为备,而岁久淤涸,虽渔舟亦不能进。
公首命浚治,不十日而巨舰可藏,到者无不感叹。
公以先见之明,晚方进用,常若惜分阴以济所事。
间语人曰:「知无不为,臣子之分守也。
既委质而仕,则身非我有。
若天假吾年,庶几不愧所遇」。
不谓公随地抑扬,大小施设,卓然一时之所难者,才见于杭州数月之政,此上自人主,所以叹息不已,而赠恤至于绝俪也。
疾已革,犹若语人曰:「王事虽暑毒,岂敢惮劳」?
闻者皆为之出涕。
讣闻,钱塘人相与命即僧舍发哀,受吊于生祠地,仍集众力度僧以荐冥福,岁以为常,濒海盐户有为之服丧者。
娶郑氏,封仁寿郡君尚书右丞雍之子,有贤行。
四子:绩、纬、绅、维。
公为笃信因果,平生未尝杀活物。
在杭时,因其人喜食鲜,多细碎水类,日不下千万,公谆谆诱劝,食者遂绝,而业者为改。
喜建立丛林,请有名行僧住持。
吴越号六伽蓝,主之者多公所命。
大通禅师迁化,公以私力致供,邀其僚属,即其虚焚香作礼,戒诸禅刹,次第荐严。
特表其素,诏加谥号,赐塔名,岁度一僧以专洒扫。
少尝得一疾,医不能工,日以为虞,默有所祷,期遇人以收其功。
忽于通衢中逢一窭者,鬻纸撚,人争市之而不与。
偶见公,独授之,比开,乃公姓氏年甲
公异之,遂约同过酒肆。
追其步,相去才一尺许,逾时不可及。
既饮,告公曰:「汝有病,吾为汝治之必效」。
出丹一粒,公服之立愈。
酒阑,又语公曰:「此去二十年,当再相见。
非申年得申姓人,不可说」。
果至申年,得申姓人,公始与语而遂传。
比疾革,实二十年矣。
又尝梦有所授,既得疾,有二青衣如童子状,侍公左右,时有见之者。
后因追荐,家人具黄箓,醮于所结生天,堂上得甘露数斗,乡人多取而食之。
呜呼,非自信不欺,积累深远,其报也可复如是耶?
胡氏自文恭以清德懿学奋身遇主,方在位时,以一物不得其所为己忧,每推以教人曰:「必以是为本」。
故其子若孙,各能行其所闻,则其阴功在人者可知矣。
至公又能格以至诚不苟,虽不得年,不得极其用,而四子端静敏克,森然平相发挥,则其所钟,固可表见矣,亦足以为学士大夫之劝也。
谨状。
大观四年三月十五日赵郡李之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