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集序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七、《淮海集》卷三九、《皇朝文鉴》卷九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六一、《舆地纪胜》卷三七、《方舆胜览》卷四四、《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七六、《永乐大典》卷九○八、嘉靖《惟扬志》卷三三、《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八八、乾隆《江都县志》卷三一、嘉庆《高邮州志》卷一一、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六三、光绪《甘泉县志》卷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扬州集》者,大夫鲜于公领州事之二年,始命教授马君希孟采诸家之集而次之,又搜访于境内简编碑板亡缺之馀,凡得古律诗洎箴赋合二百二篇,勒为三卷,号《扬州集》云。按《禹贡》曰:「淮海惟扬州。彭蠡既潴,三江既入,震泽底定」。而《周礼·职方氏》亦称:「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其泽薮曰具区,川曰三江,浸曰五湖」。则三代以前所谓扬州者,西北剧淮,东南距海,江湖之间尽其地。自汉已来,既置刺史,于是称扬州者,往往指其刺史所治而已。盖西汉刺史无常治,东汉治历阳,或徙寿春,又徙曲阿。魏亦治寿春,或徙合肥。吴治建业。西晋、后魏、后周皆因魏。东晋、宋、齐、梁、陈皆因吴。惟宋常以建业为王畿,而东扬州为扬州。东扬州者,会稽也。隋以后皆治广陵。繇是言之,凡称扬州者,东汉指历阳,或寿春,或曲阿。中原自魏至周指寿春,或合肥。江左自吴至陈指建业,或会稽。隋唐五代乃指广陵。广陵在二汉时,尝为吴国、江都国、广陵郡,宋为南兖州,北齐为东广州,后周为吴州,唐初亦为邗州。其为扬州,自隋始也。繇是言之,凡称吴国、江都、广陵、南兖、东广、吴州、邗州者,皆今之扬州也。此集之作,自魏文帝诗已下,在当时虽非扬州,而实今之广陵者,皆取之。其非广陵,而当时为扬州者,皆不复取。至扬子云《箴》,本约《禹贡》为辞,则广陵自在其中,固不得而不录也。既成,公又属某推表废兴迁徙之迹,而究其端,使夫览之者有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