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是是亭记1097年2月5日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九、《后山居士文集》卷一五、三刘家集、乾隆《曹州府志》卷二○、《曹南文献录》卷七五 创作地点: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
子佐巨野,筑室以居,名曰是是之亭。
而语客曰:「吾刚不就俗,介不容众,而人亦不吾容也,故吾勉焉,是其所是而不非其所非。
又惧有时而忘之也,以名吾居,耳目属焉,亦盘盂、几杖、服佩之类也。
吾其免乎」!
客笑之曰:「是是近谄,非非近讪,不幸而过,宁讪毋谄」。
以病刘子。
晁子闻而作,曰:「事无常是,亦无常非,使天下举以为非,而子独是之,何所取正?
使天下举以为是,而子独非之,安得力而胜诸?
尝与子问津于无可无不可之涂,而弭节乎两忘之圃,夫安知吾是之所在」?
又为之赋以砭刘子。
陈子见而叹曰:「夫三子之言,其皆有所激乎!
今夫是非参于前,子将称其所是而默其所非,自以为得矣,而曾不思默而不称,则固已非之矣。
使世皆愚则可以默而欺之,而世不皆愚也,其有知之者矣,吾惧子之不免也。
夫是其所非则为谄,非其所是则为讪,是非不失其正,二何有焉,客之笑非子之病也。
夫道二,理与事是也。
是非两忘者理也,有是与非者事也。
事待理而后立,理待事而后行。
今使刘子忘而不有,于事犹有阙乎!
晁子之砭,非子之药也」。
刘子名某南康人,其大父凝之,有所不顾,举世挽之不能回也。
仕不合而去,老于庐山之下,庐陵文忠公为赋《庐山高》也。
其父道原,面数人短长,不避权贵。
群居聚语,是是非非,公无所隐,闻者至心掉手失,掩耳疾走,而略不以为意。
卒穷以死,而天下归重焉。
今刘子博览伟辩,刻身苦思,既嗣其世而向善,雠恶亦不减其二父,而又能沈潜摧折,以成其材,故士君子皆乐告以善也。
孟子曰「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又曰「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薋菉之不知,白黑之不分,固士之所弃,而尽言以招过,又昔人之所戒也。
然则何施而可乎?
夫明天下之是非者,智也;
正天下之是非者,任也。
进则见于事,退则见于书,子姑明之,二者必有别矣。
绍圣四年二月五日彭城陈师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