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宋故通直郎眉山苏叔党墓志铭宣和七年四月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嵩山文集》卷二○、《斜川集》附录、《永乐大典》卷二四○一、《东坡事实》卷二、《经义考》卷二二一、《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
宋通直郎苏过叔党东坡先生之季子也。
同安郡夫人王氏。
元祐五年先生杭州叔党年十有九,以诗赋解两浙路,礼部试下。
七年,先生兵部尚书,任右承务郎
明年先生出帅定武,即谪知英州,继贬惠州安置。
三年,迁儋耳安置。
既四年,渐从廉州永州居住。
邈乎万死不测之险也,独叔党先生以往来。
其初为岭外之役,时叔党方居母丧,有以动涂人涕泣者。
或曰先生南居而乐焉非也,先生忧国爱君之心,日加循省而郁结,则何敢乐?
惟是叔党先生饮食服用,凡生理昼夜寒暑之所须者,一身百为而不知其难。
翁板则儿筑之,翁樵则儿薪之,翁赋诗著书则儿更端起拜之,为能须臾乐乎先生者也。
其初至海上也,为文一篇曰《志隐》,效于先生前,先生览之曰:「吾可以安于岛夷矣」。
先生因欲自为《广志隐》,以极穷通得丧之理焉。
尝命叔党作《孔子弟子别传》,则固有以处其子矣。
当是时,叔党之风使蛮蜑夷獠,若可以语礼义,而中疠噬毒,莫为之疾病,虽有欲杀吾亲者,亦无以措其斧斤。
其传而北也,霈然起天下父子之性,则叔党之自处者如何哉?
先生不至永州,稍还仕板,居阳羡,不幸疾不起。
叔党兄弟得吉地于汝州郏城县之小峨眉山以襄事,遂家于颍昌
叔党偶从湖阴营水可赏者数亩,则名之曰小斜川,自号斜川居士,以视终焉之志。
曰:「吾未即从先大夫于地下,则生也何事为」!
泯泯浮沉里巷,或时一至京师,自得于醉醒,而徜徉一世之外。
所遇者与谈,靡不倾尽。
造次大笑谑浪间,节槩存焉,唯有知之者知之也。
且若世未尝有小人也,孰非士君子也哉?
使叔党以其屋岣嵝、桴溟渤之纯孝,而一旦忠荩于九德俊乂之朝,则先生之立言者,叔党之功业也。
惜乎不及使人有见于此,而暴疾以卒于镇阳行道中,年五十有二,时宣和五年十二月乙未
悲夫,诸葛孔明初不得申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崎岖巴蜀也。
幸而有子曰瞻,可以肆所志,而无邦家以容瞻,则赴魏军而死耳。
嵇叔夜之志气尤异,而曾不得一席以全其躯,而子绍身血,亦何益于邦家?
古之父子有如此忠孝两全。
而可恨者,天乎不寿吾叔党于盛世,一振发之耶!
叔父栾城公每称其孝,以训宗族,且言:「吾兄远居海上无他,成就此儿能文也」。
有《斜川集》二十卷,其《思子台赋》、《飓风赋》则早行于世。
而书画之胜,亦克肖似先人,人称之曰小坡。
仕宦之日少于闲居时,且多艰。
监太原府税,次知颍昌府郾城县,皆以法令罢免。
晚权通判中山府,无几何以事如镇阳焉。
娶范氏,蜀忠文公之孙、承事郎百嘉之女。
男七人:籥、籍、节、笈、簟、籧、竺。
女四人,长适将仕郎常任佚。
孙男二人:峤、岘。
其葬以七年四月辛酉,墓在先生兆之东南。
籥等以说之有奕世之好,辱在先生荐贤中,求铭,不敢辞。
铭曰:
文安先生之知人,难乎其为子也。
东坡先生之事君,其为之子者,又亦不易也。
孔子弟子传》之不成,尚何怼也?
先生称吾此儿若不娶,必得道。
呜呼,有贵乎得道者,得以道兹世也。
后之人观苏氏世世不失令名,嶪然文墨之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