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佛斋辨 北宋 · 谢逸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五、《溪堂集》卷八
庖人张宣与浮屠道倚、慕寂募民钱为佛斋,期年而获民钱万缗。
一日过余,语其故,余谓曰:「汝庖人也,操刀匕从事于鼎镬之间,取其资以养亲畜妻子足矣,以何道而获民钱如是之多哉?
得非借资于浮屠,以死生祸福之说蛊惑愚民,而邀取其利乎?
万缗,中人十家之产也,而以为一饭之费,何益哉?
汝能以其资转而为有益之用,斯善矣。
余试为汝画之:今国家北与契丹讲和,馈赂之费岁至数万;
西有灵夏之师,持戟之士仰哺于县者日费不赀。
汝能以其资输之大府,以助国家之经费,可乎?
汝饥而食,寒而衣,所以禦饥寒之具者,取之农民也。
比年水旱为沴,吴楚之墟,稂莠其稼,荆棘其,农民操瓢囊乞食于道路者,肩相摩足相蹑也。
汝能以其资易而赈给之,可乎?
兹二者当今所尤急,汝幸然吾言,庶几有益于用而不负于其求也」。
艴然不悦,曰:「之所以求其资甚力且勤也,然行之而卒不悔者,将欲饭僧而求福利耳。
国家之经费、农民之流亡,何预吾事哉」?
余既闻之,因深思而叹曰:嗟乎!
者,天下之愚民也。
饭僧求福利,异端之说也;
赒国用赈穷民,先王之教也。
一陷于异端之说,虽勤苦而不悔,闻先王之教则怒形于色。
呜呼!
异端之说入人也深矣,欲其闻吾言而化也难矣。
在位者闻之乎,抑不闻之乎?
抑亦乐其说,助其资,鼓愚民而从之乎?
安得健决之吏,不顾一世之毁誉,歛其资而为有益之用乎?
杖宣于庭,其首令之于市,以解民之惑乎?
呜呼,健决之吏世果无之乎,果有之而未发乎?
余悲之,故记其说为《佛斋辨》,庶几有待而未发者,闻余言而动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