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信州岩洞记 宋 · 洪刍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四、《古今游名山记》卷一一下、《名山胜概记》卷二三、康熙《广信府志》卷二
山有穴曰岫,信之山大抵皆岫也。
葛溪门二十五里,西游至月岩,自石梁望之,正如半月形。
空洞通达,大树中生,又如月之影也。
穿岩胁,登石磴,傍山缭行百步,得西林院。
浮屠导余行月岩之背,缭西而北转,有大山,前后有田,耕者或闻穴中有笙箫轮毂音。
由山后别过一大山,其底洞透,遂与皂隶十馀辈俯首而过。
既出穴,循山行又数百步,至一山崦,仰视有大棺阁岩中,上为鹿顶状,自下望之,目可睹足不可到,乡民坛其下以祷雨焉。
又循山行,深入一源,路穷处得幽岩,余所名也。
岩有泉溜泠泠然。
出山循道行三里许,隔大田望远岩极峻,上又有棺,正犹人间所用匣也。
又二里至云洞,山形截然如城,世谓之仙人城
相传仙人蜕骨葬于此,有三棺,或坏,因大风雨雷电则复完如初,疑有鬼神云。
复出大道十里,至灵岩吴赤乌中开山。
浮屠导余登重阁,余以朝阳名之。
又五里至待省岩,梁大同中开山,有鹤衔木、石出钱、水漂木之异。
黄藤五里至了头岩,若仄大瓮然,山形岐首也。
又南行三十三里而近至黄岩,石壁黄赤色。
自汭口望之,有大山截然向水者,章岩也。
自弋绝水行五里至双岩
又五里至南岩,岩最大,旁有响石,人呼其下,其上应答。
唐开成太和中人所题名俱存。
又十五里至吉岩,距宝峰镇七里。
宝峰镇东行至黎家步得狮子岩,僧居口中。
未至贵溪二里许,又得月岩,在水之南,山顶正平,如城如门。
自县步直渡至招真观得仙岩,正在三山下。
昔有王仙者隐居于此,后仙去。
三岩相属,有会昌中唐人大篆题名,形如碧落碑也。
其岩无人居,其下有石底泉,色正碧,俗号天井。
岁旱,则郡县取水求雨辄应,余欲游不果。
永丰县三十五里灵鹫院得光相洞,亦岩也。
入洞行百馀步,穴塞不可进。
相传旧两浮屠同入洞中,一人不复出云。
出沙溪四十五里至黄云岩,窈窕邃深,前后通达。
自道傍望之,半山白垩者是也。
又深行二十里至扶竹岩,山形如覆钟,两岩重复,上下皆可容数百人。
复出大道行二十里馀至星子岩,予所名也,亦曰仙岩
岩峦仰缀,白石甚黟,夜秉烛则昭然如群星丽天然。
玉山县东门三十五里至洞岩
初至一岩,石乳下垂,彩色绚绿,遍一岩中,如世所作普陀岩。
又至一岩,有石蜿蜒如龙形。
岩后复有水泉,前后皆相见。
广信之域中,岩洞之美无出其右者,余名曰章岩。
自岩洞上山又二里许,复得一岩穴,口甚窄,其中黮黯。
秉烛而入,乃极宽广,两壁隐出十六大阿罗汉,中有释迦、两菩萨像,衣文相皆具,瑰玮绝特如此,然予不及见也。
又五里至韩岩,溪漱其根,或隐或现,僧居附焉。
此皆余身见而足历者也,土人多不及知,故具列之以俟幽讨者有考焉。
按:《西渡集》附录,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