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示众箴规 北宋 · 释怀深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三、《吴都法乘》卷二七
升堂念诵,讽经小参,但是众集,宜须先赴。
游方上士,规矩随身,岂可乖慵,遭人检点?
一回可恕,三犯何颜?
不思百丈真风,便见投子道底。
静牌才挂,宜各默然,纵不挂时,岂可谈笑?
古佛垂训,守口如瓶,二六时中,常宜缄默。
三业不惑,万祸奚生?
善谙鲁祖风,便口挂壁上。
自己案前,常令洁净,只安香匣、禅策、经文,贵图齐整,不得安世俗文字。
药裹、香炉,种种所须宜收案。
出声持诵,噪吵稠人;
背靠板头,轻欺大众。
虚占案分,挂物明窗,不合律仪,丛林安许?
端身正意,默尔披寻,谛味圣言,契合心地,不虚开卷,始会看经。
平时邻案道人,切忌交头接耳。
宾客相看,礼不可免。
茶汤才罢,叙话已周,相引出寮,不可久坐。
若是旧时道伴,远地亲情,相邀林下水边,方可倾心谈论。
至于交关买卖,引惹杂人,尽非衲子所为,便可一笔勾下。
粥后归寮,同伸问讯,上中下座,恭敬为先。
轻人慢己,放参开笼,须白知寮
出入掀帘,要垂后手。
登床宴坐,不可垂衣。
举动经行,更宜缓步。
使人动念,魔障易生,众口烁金,自家何乐?
洗衣把针,宜于斋后,不急之务,道业荒唐。
不可将汤瓶泡衣洗面,桌上裁纸糊单,偷煮点心,包藏药石。
竹竿要知触净,熨斗须看閒忙,执在一隅,恐妨众用。
古圣补被遮寒,缝了便休,岂可朝夕事持针线?
煎点茶汤,丛林盛礼。
大众云集,方可跏趺。
盏橐收归,众人齐退。
私藏茶末,取笑傍观。
只手揖人,是何法度?
有故不赴,须白知寮
小坐茶汤,辄不可免。
新到入寮,宜怀谦下,未谙法度,请问耆年。
随方毗尼,在人建立。
笼占案,不必著忙。
款细之间,自然稳便。
入寮煎点,本为众人。
意在志诚,须通吃。
使了家事,旧处安排。
泻却汤瓶,即时添注。
山行水次,戒护开谈。
张口如弓,发言如箭,雌黄之事,品藻他人,说食说钱,呵风骂雨,墙壁有耳,法令无亲。
忽然虎口遭伤,始见锋头太露。
凡遇茶毗,阴晴齐赴。
各怀悽怆,同运悲心。
恐彼前人,虚生浪死。
口持经咒,肩负柴薪。
岂可猖狂,恣声谈笑?
衣钵估唱,本为破悭,后人不知,反成贪爱。
偷量长短,暗窥旧新,贱唱贵分,过如常卖,不知友责,犹说便宜。
识者傍观,面渐汗下。
若是法门上士,禅苑高贤,但为死者结缘,莫被活人嗤笑。
柔和善顺,上下可观。
我慢贡高,诸圣不佑。
八万细行,三千威仪,二六时中,头头可见。
穿堂直过,岂不厚颜;
尊殿经行,恐招薄福。
衩衣登殿,草履游山,莫践法堂,回互耆宿。
五更洗面,本为修行。
吐唾拖盆,喧聒大众,暗中动念,自昧不知,日往月来,面黄身瘦。
浴汤少使,筹子休拈,作福虽多,不如避罪。
廊舍吐唾,案上抓头,远背圣贤,自从已便,时时检点,步步堤防。
直须小却身心,便好大着肠肚。
十日知寮,递相供养。
晚眠早起,务在精诚。
苦切劳心,先人后己。
大众衣钵,切要关防。
一事不周,众人动念。
煎茶扫地,换水装香,莫教冷却汤瓶,免见禅和烦恼。
堂中首座,务要柔和,规矩先行,绳墨自定。
依时上案,简径开谈,有一不周,众人共议。
游山玩水,出入有时。
恶性道人,善言诱劝。
傥不听从,密白方丈。
护善遮恶,取信檀那。
净发围炉,礼宜谦让。
右件规矩,委曲预闻。
日用时中,各宜照顾。
一拨便转,善不可加;
三唤不回,相聚何益?
况乃心尘难扫,性水易湍。
中器中根,可上可下。
克宾法战不胜,曾罚饡饭一堂;
文远胜劣争禅,输却胡饼两个。
丛林榜样,后学依从。
焦山不说两般禅,只要罚油十六两。
颂曰:
乌龟忽尔艾烧头,千古令人笑不休。
奉劝后人高着眼,莫教罚了一斤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