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安常福州吴倅书 南宋 · 陈渊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九四、《默堂集》卷一五
某闻之,人莫不有所已为,亦莫不有所未为。
观人者,不待考其所已为而知其所未为,天下之真识也。
世称伯乐相马之善工也。
人未始知,而彼独知之,是其所以难也。
今夫苍骥騄耳,膝齧乘旦,汗血之驹,铜骨兰筋,风鬃雾鬣,目如夹镜,耳如批,毛如散云,蹄如踣铁。
浴之以清泉,而食之以刍豆,以玉勒时其进退,以和鸾节其步骤,表而出之曰:「此天下之马」。
观者睥睨,审其不诬矣,则曰:「世何贵于伯乐哉?
此固众人之所能识也」。
及使天下之马与疲驽下驷同皂,龁草饮水,喜而相嬉戏,怒而相蹄齧,初无有甚异者。
当是时,人已不能去取于其间矣。
藉令能去取之,至于与疲驽下驷齐驱并驾,沫涂吻,疮溃肤,俯首穹脊,若无以自活,顾谁能知之?
盖其养之也,非向日之物;
其饰之也,非向日之具;
而其御之者,又猥以庸夫也。
则马之伎能,愈无以自白矣。
是故九折之坂,盐车之下,过之者日不为无人,虽求哀乞怜甚矣,而人莫之肯顾也。
一见伯乐,振迅号鸣,伯乐为之惨而不忍,于是给善价以归焉。
时其饥饱,以生其气力,被之文采,以作其精神,造父执辔,韩哀附舆,跌宕乎奔风,飘忽乎莫烟,昆崙之虚,瑶池之曲,一秣万里,仅若历块。
昔之见者累千万辈,曾不为之垂情者,今乃汗颜于伯乐矣。
兹马也,固非移易其形于今日也,弃之则如彼,宝之则如此。
嗟夫!
孰信夫负盐车之马能若是乎?
伯乐之所以为相马之善工也。
盖人之相马也论其形,伯乐相马也论其神,毛色牝牡,曾莫之辨。
报以千金,唯恐不鬻,兹岂寻常肉眼之所能到哉?
是其胸中必有大过人者矣。
夫相人者,亦何以异于相马。
不求之于形,而求之于神,然后真马得;
不求之于迹,而求之于心,然后异人得。
故曰:观人不待考其所已为而知其所未为,天下之真识也。
人皆贤禹、稷,未必知颜子,盖已为者易见,而未为者难明故也。
后世名世之士既不可多得,所谓真马又不世出,而图八骏者乃以麒麟、龙凤、螳螂为肖也。
夫马一也,其所以甚不同者,不在于形,彼惟形之论耳,岂不亦诚外哉!
故其于观人也亦然。
若今之士,其求裕于权贵之门,唯恐人之不我与也。
偻背而疾趋,低眉而后,盖亦可谓贱矣。
于此设有奇伟特立之人,不幸适群于众以进,纷然造庭,隤然就位,唯然而出,乃始有过于受贽之君子矣。
夫受贽之君子又何过也?
尔其所以进者泛耳。
以某之不肖,其所以自许自期者,固未尝敢落人后。
奇伟特立者,固非某之所自谓,然寻常阘茸之流,亦非某之所愿学。
若夫困辱憔悴,无以自表于流俗之中,岂真困于盐车者之比哉?
而阁下文章岂弟,诚亦士之伯乐也。
故愿以贫贱之身归之左右,试此号鸣,不识可以与之一顾,以增其价否?
干冒威严,进退唯命。
某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