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唐裴谞问榷酤利对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六、《北海集》卷二一
二月初一日进御故实曰:《唐书·裴谞传》:拜河东租庸盐铁使
时甫旱,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利岁出内几何,久不对。
帝复问,曰:「臣有所思」。
帝曰:「何邪」?
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
故未敢即对」。
帝曰:「微公言,朕不闻此」。
臣闻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以是为心,而未尝一日敢去念也。
故当因事纳讽,以开悟主意,直而不讦,巽而可入,何必折槛引裾,悻悻然,身取其名,而扬君之失为哉!
代宗之时,亦多故矣,财计之事,真其所急。
以租庸盐铁为使,则榷酤出纳,职所当知,代宗之问亦未失。
区区之意,所以激而讽之者,正欲君上先民疾苦,以收天下之心而已。
夫多事之时,筦榷租庸盐铁之利,必将督责郡县,取足齐民,以趣办军兴之用。
若于是时,上不知恤其疾苦,而唯征利之言是闻,岂不伤恩而召怨?
代宗中材之主也,犹能识其意而纳其言,况于盛德之君,盖所乐问而不惮改也。
汉汲黯谒者河内失火,烧千馀家,武帝使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
臣过河内,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
臣谨以便宜持节河内仓粟以振贫民,请归节,伏矫制罪」。
上贤而释之。
之应对,其亦类是。
后之为臣者多所未达,君有问焉,则趋和承意,不敢斥臧否。
而其有所使也,苟以如命为恭,时之利病如何,拘拘然不敢少越其职,以谋国家之急,视民疾苦,不翅秦越之肥瘠也。
方之二子,则在所取乎?
在所否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