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汉唐三帝纪要录序1127年6月5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四七、《梁溪集》卷一三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臣窃观自昔人主履创业中兴之运,必有英伟之材以断大事,然后能戡难定功,而不为小故之所摇;
必有明哲之智以察至理,然后能听言用人,而不为异说之所惑;
必有宽大之量以保众,然后规模宏远,而足以济天下;
必有诚一之德以与贤,然后终始无间,而足以大有为。
所以肇迹开基,兴衰拨乱,克大敌,建大勋,为神民万物主,而垂休无穷者,率用此道。
汉之高祖光武唐之太宗,其人也。
高祖当秦之亡,仗三尺剑驱驰马上,以与项籍争天下,相持于荥阳成皋间,败师跳身者屡矣,然气不为之挫,而卒亡楚,凡五年而定帝业。
光武南阳,以数千乌合之卒,破寻邑百万之师,仗节渡河,崎岖于赵、魏之郊,危亦甚矣,然志不为之沮,故卒能破铜马、赤眉之属,而汉以再兴。
太宗乘隋之乱,起太原而定关中,擒建德、世充之徒,皆身履行阵、冒矢石而不惧,征伐四克,遂有天下。
此英伟之材,三帝之所同也。
高祖知人善任,使听言如不及,将韩信于行伍,得陈平于亡命,拔足挥洗揖郦生之说,辍食吐哺纳子房之策,樊哙一言则还军灞上,娄敬一言则趋驾关中,故能因群策以屈群力,而大功以成。
光武指授诸将,各当其任,料敌决胜,明见万里之外。
冯异获于俘执,而建方面之勋;
邓禹杖策谒于军门,遂定大计。
耿弇之谋,而起兵上谷
邳彤之计,而不弃信都,故能威谋靡抗,动辄如志。
太宗之任贤使能,好谋纳谏,又卓然过人远甚。
此明哲之智,三帝之所同也。
司马迁高祖常有大度,宽仁爱人,意豁如也,而马援亦称光武恢宏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之自有真。
而史称太宗,亦言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
则宽大之量,三帝皆然。
高祖天资慢侮,然待子房陈平,密侍帷幄,如左右手。
光武推赤心置人腹中,其待寇、邓、,皆出入卧内,如子弟然。
太宗尤推诚以任人。
有上疏论房玄龄者,帝曰:「是欲离间吾君臣邪」?
斥岭表。
尝赐李靖手诏曰:「军事一以委卿,吾不从中制」。
则诚一之志,三帝皆然。
夫有明哲之智而英不足以济之,则足于谋而寡于断;
有英伟之材而明不足以察之,则寡于虑而伤于专。
英明备矣,而宽大之量未宏,诚一之志未著,则亦未足以优于天下。
故四者兼备,德盛业钜,则能混一区宇,身致太平者,高祖光武太宗是也。
四者不备,各有所长,则能割据一方,粗成霸业者,魏武、吴、蜀之主是也。
由是推之,自古创业中兴之君,概可观矣。
至于英不足而为弱,明不足而为暗,无宽大之量而狭小,无诚一之志而多疑,则亡国衰世之君,靡不由此。
恭惟皇帝陛下英明之姿,宽诚之德,得于天纵,与神为谋,而臣幸获日侍轩墀,仰闻圣训,窃叹绝德清光,非臣下所能跂及;
然而绍膺大统,适当国步艰难、夷狄强盛之日,百度未举,四方未宁,谓宜深考汉之高祖光武唐之太宗所以创业中兴者,神明自得,圣心循焉,以驭驾群材,制胜克敌,拨乱世而反之正,则我宋中兴之功不难也。
臣辄不自揆,取三帝之行事散在诸传及他史者,次第编集,删其繁文,掇其大节,纂成一书,目之曰《汉唐三帝纪要录》,敢尘睿听,以备乙夜之览。
庶几萤爝之光裨日月之照烛,涓埃之细助海岳之深崇,以古为鉴,揆今之宜,或有取焉。
非独臣之幸也,实天下之幸也。
臣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