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惊秋堂记 宋 · 楼炤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四
余尝典枢务,入揆庶政,出综戎行。
今上驻跸临安,登吴山,览西湖,辄动北顾之思。
二圣未还,境土未复,昔人中流击楫闻鸡起舞,岂漫然哉!
盖以国步多艰,四郊多垒,志士所以触物而感激于中,而不可遏也。
余适在衰绖,哀痛之际,益深怀国之忧。
偶自南府往观故居,见池水清涟,天光云影,某童子时所钓游处也。
正金风萧瑟,梧叶飘飏,游鱼出没,芰荷菱芷,殊香异馥,四顾云山,万木苍苍,胥商意也,物遭之而色变,木遇之而叶脱。
徘徊斯塘之上,而惕然若有所惊,因名曰「惊秋」。
何也?
四时之行,百物之生,时至于秋,凡物之生长,于是乎收焉。
触目激中,宁无故宫禾黍之思乎?
二圣之在朔漠,宁无宴飨北面之情乎?
王业偏安,宁无拓清图大之志乎?
夫尺土皆王土也,开府南郊,君之赐也,故居之适,亦君之遗也,余有焉,余自安焉,君之故都何在也!
临斯塘,睹斯景,戚焉而惊动于心,击楫起舞,诚有异代而同情者。
余愿因秋风之惊,凡戈执戟者同此心焉,百揆庶思同此心焉。
文吏思死其职,武吏思死其兵,追奔逐北,荡平中原,以雪祖宗数百年之耻,而大我舆图。
则今日惊秋之堂,亦激发忠愤之一机,其有关于社稷为不少也。
因记之。
按:光绪永康县志》卷一五,光绪十八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