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观澜阁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八三、《斐然集》卷二一
水之变态多矣,非其本然也。
渊然其渟,油然其平,漻然其清者,水之性也。
载而逝,溉而浃,浣而洁,沃而灭者,性之用也。
石龃龉之则激则蹙焉,风震薄之则腾则涌焉,性于是乱,用于是失,非水之正也。
故善观水者爱其澄澹而不爱其浑溃,喜其流衍而不喜其决溢。
是故浩浩汤汤,神禹平之。
百川沸腾,周大夫忧之。
斯阁瞰两溪之会,而以安澜名者,得非意出于此欤?
胡子曰:美则美矣,义则未尽。
夫水之流也,沄沄然,鳞鳞然,若鲤之跃,若鹭之翻。
差差之纹若漾沙,叠叠之势若层云,起伏追随,散漫无垠,斯其浪之形乎?
曰波,曰漾,则浪之巨者也。
曰涛,曰潮,曰沄,曰𤄏,则波之大者也。
惟澜之为言,古今未有训而当其义者。
文中子曰:「吹波助澜」。
退之《南山》诗曰:「微澜动水面」。
其《进学解》曰:「回狂澜于既倒」。
是则二子皆从赵岐顾野王以澜为波,特有大小之异,而目之曰微者,语虽近而意已远矣。
夫澜非波也,谓水流动之状也。
流动之状汩汩衮衮,冲融演迤,浩乎其方来,浟然而不穷,惟有源之水为然,盖未尝不安也。
彼其无源者,虽万顷之潴,非有激之则固安矣,而求其澜,又不可得此义也。
孟子知之,故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盖观其有源也,不观其源而徒观其波,是犹观人者不考其实,观道者不要其用,观政者不稽其心,观言者不质其事,失之远矣。
夫水之为物,不盈科不行,盈科而后进,则放乎四海。
凡喻夫学者不可无本也,君子任重道远,事业无涯。
古之祭川者,先河而后海,不造乎本而能济者末矣。
阁上主人倘欲闻本之说,请于孟子焉求之,因「易」安曰「观」,而为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