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止堂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二○、《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七、《永乐大典》卷七二四一
大凡物不得其行则止。
水之性,行或壅焉则止矣,止非得已者也。
惟人亦然。
疏仲翁行止足之计,惧后悔也;
长平侯见险而止,避难也;
孔库部左右置止水,以警祸也,皆非得已而止者。
非得已,则有心以求止者也。
仲尼可仕可止,无容心焉,夫应之以无心则大矣。
今欧阳子屑屑焉筑室以求止,不亦隘乎?
曰:在《易》之《艮》曰:「艮,止也。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圣人也。
曰:「艮其止,止其所也」。
君子也。
圣人轻许人以止,而重许人以仕,至于仕久止速,不失其时,则未尝许人,而独以许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是《易》之所谓时止时行者,非孔子、颜子不得私以相与。
乃若群弟子汲汲以求试,子我子羔季路仕卫,子贡、冉有、樊迟仕鲁,由也蹈孔悝之难,求也、须也与季氏之乱,也利口覆四国,而宰予卒见醢于陈常之庭,仲尼为之太息出涕。
漆雕开独何人也,在群弟子中不得齿游、夏,特以不愿仕一节,仲尼悦之。
何如是重许人仕,而轻许人以止也?
非恶仕而悦止,以为止犹可以有为,仕不由其道,不可以有为也。
然则「艮其止,止其所」者,盖哲人犹难焉,独欧阳子哉?
然人莫不有所也,出其所而不能止者,动于欲也。
故止之道在「艮其背」,欲牵于前而背乃背之,则举不足以动其心,而止乃安。
夫以渊明放达高士,而于酒犹有所溺焉,赋诗以止之,然卒以酒死者,止不安也。
势利之溺人犹酒也,今子取渊明之所以止酒者以自警,诚美矣。
然势利诱于前,或入其舍,则向也止而今也驱,不醉死于势利之糟丘者能有几哉?
请为子卒《艮》之说。
夫《艮》之诸文不言吉,独上九「敦艮」言吉,何也?
九以刚实处《艮》之终,止之至笃者也。
人不难于止,难于九终,故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言晚节末路之难也。
《春秋》字叔肸于其卒者,观其终也。
九能笃于终,则止道之至善,故言吉焉。
不以美而以规,苟闻而乐之,则必曰:美疢不如恶石,石犹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