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君心论 南宋 · 林之奇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古文集成》卷三一、《文章类选》卷一一、《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二四
王远矣,其常存乎天下者心也,非丽乎形,非依乎象。
人有握手而言、同室而居,终其身不能以相得者。
沿万古之下,以溯万古之上,茫茫昧昧,编断简短,人曰、文、武,其心至今存焉,不已戏乎?
曰:未之思也,帝王奚哉?
人与天地,一心也。
天地不息,人心亦不息,天地无古今,人心亦无古今。
知此说者,帝王胸次尽在人方寸中矣。
嗟乎!
百世而下,帝王何寡也,是非心之罪也。
心本无异,人自异之,人之有负于心也甚矣。
即一而言,涂之负贩且不可谓无帝王之心;
离异而言,虽与帝王势均位敌,遐乎藐矣,奚啻相望于霄坏?
帝王之治,经纬乎一心,无得于其心,则亦无得于其治,君子谓是不可不熟讲也。
天下万物莫不有偶,善与恶分,邪与正歧。
贤之反也为愚,是之敌也为非。
瞀于色者指白为黑,迷于方者指东为西。
人常于处事之际方寸了然,所处必当;
事至而心弗宁,虽小必败。
况四海九州如何其大,一日之间、一时之顷,事之至者不知其几,其可以扰心而应之哉!
帝王之心何心也?
一者,心体之所以全,帝王之所以同乎万世者也。
心存于一,则体用俱备;
扰而杂之,体亏而用丧矣。
天下安危治乱之机,特起于存不存之间,而存之难?
居则丧焉,动而存之难也;
隐则息焉,显而存之难也。
优游暇豫则不素养焉,触事物而存之难也。
帝王亦是心尔。
日应百事,如未尝接事,而亦未尝有遗事,非莫然也,非适然也,亦不至乎临事而存之耳。
存之为言,特其粗也,存之而不觉其存,用之而不知其为用,存之神、用之妙也。
尧以精一执中三四言并与天下而致之舜,舜受其天下,而守其治天下之法。
其后七十年,复以命禹,禹又受其天下,而守其治天下之法。
三圣人一心也,三百馀年一日也,亦其亲传之符所宜然者也。
汤之于禹,去之五百岁,文、武之于汤,去之五百岁,心惟一心也,治惟一日也。
然则求心术者宜于此焉思之也。
秦汉以还,治道衰矣,非失于为治,失于心术矣。
天下之大,不越乎此心,心术茫然,所取而为治?
化民者必以诚,而心或流于荒也;
养民者必以仁,而心或蔽于私也;
处事者必以智,而心或昏于疑也;
成事者必以武,而心或沈于弱也。
而况一人趋向,天下标准,人才之进退、议论之离合,莫不于此焉,古之治乱安危俄且分焉。
心体全则必高明,必广大,卑污浅狭之说必不入。
心体一亏,每每反是,反是而望治,犹南行而望燕,其背驰远矣。
然则如之何?
曰:一之。
一之者何也?
、禹之「惟精」,汤之「日新」,文王之「纯亦不已」,武王之「罔有不钦」,皆所以一之也。
一者全,而万有馀矣。
有复于人主者,必曰正心;
人主亦皆知,曰吾惟正心也。
噫,心非可以闻人之言而正之也,非可以慕古人之美而正之也。
临朝而正之,未正也;
触类而正之,未正也;
卒然加意而锐于正焉,未正也。
一暴十寒,物未有能生者;
揠苗助长,无乃速其槁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