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馆职 南宋 · 员兴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二、《九华集》卷九
夫世所谓三代者,圣人有稽焉,非圣人之私志也,三代之英,信可志也。
三代之英,修身以道,修道以教,教出乎身而加乎民,而复乎本。
何以谓之本?
事亲出事是也
何以谓之教?
事亲孝,事君廉是也
教本既立天下虽有高世之智,绝伦之勇,难角之技,亦无得而加焉,诚以此道素立,此教素具故也,虽三代之英尤曰未也。
恐教意之无渐也,故我之训治命族师书其孝弟闾胥书其敬敏州长书其德行
恐教意之未彻也,故我用人,自升于家而后乡,自升于乡而后国。
恐教意之未成也,故我之士至于小臣有守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三代之英,教意惓惓如此其至也。
少则习焉,长则安焉
彼为孝则子道,彼为廉则尽臣道
两者备矣然后人伦正,人伦正然百行正,百行正则远近胥化,莫有不出于正矣,此其所以为治也
是时,虽不以设科,孝在其中矣;
不以设科,廉在其中矣。
传曰,入则视王膳,出则辅王化周公其人也。
周公知敬其亲者,乃知敬其身者也。
天下化周公之风,六行之教,三物之宾,天下尽归孝之实矣。
于斯时也,天下之士出恭入敬,非独周公也,人人而师周公也。
传曰,一介不取一介不予,伯夷其人也。
天下伯夷之风,薄夫不贪,鄙夫益敦,天下尽稽廉之实矣。
于斯时也,天下之士知取知予,非独伯夷也,人人而师伯夷也。
夫以人人而师周公人人而师伯夷三代之士孝亦安行也,廉亦安行也,亦既有所本矣,非惟二臣为然也。
大戴记》曰,文王内观民务父子观其孝慈壮观廉洁,胜其私也,渊源以是风俗得不厚?
冠绅得不正?
教本之行,信可志也。
逮夫周道世衰,《南陔》之义日以蹙,《北风》之思日以忘,所可道者皆言之丑也。
列国豪士,脱于父母之怀,趋于名利之域,去亲者类亡其亲,甚乎弓人忘其弓也。
行行然恣于绳墨之外不仕于齐则官于楚,不啮其母臂而去卫,则射其父命而奔吴,其心如此,其事如此,其孝安在哉?
至于白华》之作则欲为蔽,《伐檀》之刺则贪为蔽。
且窃人之财犹谓之盗,愚不知当时士大夫何以自名也?
观其动结驷联鞅之徒,舒捭阖谈天之舌,使是身之靡于利,犹众草之靡于风,扬扬货贿之涂,盗金则不恐,盗帛则不愧,不一见而望赐璧,则再见而望上卿,其心如此,其节如此,其廉安在哉?
列国三代不远也,大夫士至不竭也,亦何缪戾至于是?
是其不逮之甚也。
大抵天下之士莫不有性,亦莫不有情
非制则不节,性非教化不成
教成矣,其孝无有不立
制节矣,其廉无有不具
愚未闻水寒而冰不寒,表端而影不端上善而下不善也。
三代如此,而列国亡此,是以如此其异也。
茍能益充其道,益开其途,笃行不难招,三代难及至治不难复,事在彊勉而已矣。
恭惟国家历圣相授继继承承,政所先者教,教所因者本,是以二百年馀薄海内外至于不令而行,不言而化,岂尽凭三尺哉?
劝导雍容之力也。
太祖时有若王昭素德行名,在太宗时有若刘温叟以至孝显,在真宗仁宗种放、李用章之徒,载母授徒奉亲偕隐,俱见录用
若旌清介之吏,严贪墨之禁,祖宗号令无岁无之
民德归厚有自来矣。
主上躬于舜孝,以风四方
参以周教,同符三代
上稽祖宗之意,外可在列之请。
察廉之诏,分明恳切
执事推广上意,询以孝廉之设,兴何所成。
何所由?
愚谓自周而下,历汉至唐,欲观一世治乱,当察是科之兴废
莫不兴,兴必有所成也;
莫不废,废必有所由也。
桓公之为齐,区区之国耳,尝以得士为悦,非以齐为悦也
正月之吉布令于乡,桓公亲问焉,曰:子之乡有慈孝父母发闻闾里者,有则必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明
子之乡有廉谨论悫,使民以劝者,有则必以升,有而不以升谓之亡选。
桓公之伯,虽非一事,求伯之始,莫大于此,是尚孝廉本旨也,况欲为天下者哉?
及汉之初,严设是科,其所教人与其所以出令大抵导人以行,则无不得
拘人以辞,则无不失
盖行先实而不浮,辞多虚而易惑。
劝士以言,其劝已浅;
励士以行,其谁自欺
汉武罢黜百家之实,光武有首用卓行之实,士皆从而化之,非化虚名也。
既已修,科既已设,有司又加之以简拔,又重之以荐进,又第之以甲乙中世规模,汉为休美
盖择其行则实者无不应,应者无不实
命其职则所举即所用所用即所举。
是以此科一设贤才辈出,此则兴之所以成也。
至于和、顺之后,流为魏晋之末,文制虽存,不辨名实不严格法
才者不得进,行者不得伸。
选用混杂众多轻进
当时之谤者曰:「举孝廉,浊如泥」。
水至洁而清,泥至浊而污,今指孝廉诸公并于污浊之物,衣冠道一化此,甚可悲也。
因循至唐,杨绾有议旋举旋停,建中有令一议一寝,虑有此弊,岂独罢于章帝哉?
此则废之所由也。
执事又谓前世之君,其为孰得?
夫教者士民之基也,人情圣王之田也。
基厚则田不薄矣。
人情而教之,则无往而当;
顺人情而导之,则无往不当
人情莫不事亲圣人有以勉之
莫不欲事君,圣人有以劝之。
有弗孝弗廉者,岂其心之所欲哉?
流于习而不自知也。
既不自谨其习,则猖狂于家,污墨于吏。
今有人焉,阴抵是过,或人以古之孝廉者,语曰:「彼人也,汝亦人也。
彼能廉而汝不能也,彼躬孝而汝不躬也。
曷若格汝之秽习,而效古人矣乎」?
闻者于此,不赧然见于面,则勃然见于色矣。
何者
弗孝弗廉之名,天下之所共避也。
圣人是以敦其教意而起其愧心,使天下庸庸之士知爱其亲常甚于爱孝之名,知尊其君常甚于尊廉之实,则凡被德教者,家曾子而户仪休矣。
前世君所经心也。
观汉之诏令丁宁郡国砥砺多士不举孝者为不奉诏不察廉者为不胜任
劝善之意切矣,宜乎温舒之才、王吉之谏、京房之术、师丹之议、宽饶之勇,于是出焉。
汉之得人虽以数路,此路最精也,是前世之君设科有得者也。
若夫论事之臣,则黄琼增置四科之说、贾至庠序推选之说,亦宜在所择也。
议者又病率以口则恐其遴,限以年则恐其拘,课笺奏则恐其烦,专儒雅则恐其偏,如是皆虑之深者也。
人才不齐,犹地产不齐也。
地之所产,彼有则此无,此丰则彼杀。
善治赋者辨其土宜,因其所产,责其所赋,则地不穷矣。
今汉取孝廉,乃欲计其口而取士,是犹欲混其地而责产也,岂理也哉
郡国口二十万,岁举其一,边郡口一十万,亦举其一,总之百万,则岁举五人边郡又少加焉,是则丁鸿之说也。
鸿陋于识,故昧于词。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天下岂遽无人乎?
乃欲计口百万而进五士,二十万而进一士何其狭也?
率口之议,似未可用也。
传曰,少成天性
人少而成也,则是天与之也。
骥之生也,堕地则驰;
鹰之生也,暴翼则飞。
彼物之神骏岁月不待也。
左雄之议,乃欲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甚矣,之陋也,可以人而不如鹰骥乎?
当时胡广之论从而非之,郭虔之奏从而排之,以为选举不拘年,任才当不拘制
甘、奇著用不待强仕也,扬声亦在弱冠也,足以膏肓矣。
不然则终徇议,计析毫釐,上下顾望年齿参差,士亦沦弃,愚恐项橐不得圣师颜回不得为圣友矣。
限年之制,似未可用也。
志曰:身教者从,言教者违。
常人之情,溺于所爱,惮于所难
文辞者众所共爱,德义者士所最难。
是以古人于此权其难易,信以取人
虚辞无实未必用,朴词当理未必违,托儒自饰未必智,木强有守未必愚。
观其几微,惟善所善,故真孝无所隐,真廉无所遁,上下无所憾矣。
愚谓文吏笺奏说有不必课也,恐长虚词故也;
儒雅专诵习之说不必专也,恐溺虚名故也。
茍若好夸敛誉之徒,屑屑笺奏习之间,求之轻浮,听之失实,尚其辞则或遗其可重之行,违其行则或举其可弃之人,取士如斯,竟亦何赖?
胡广曰:「郑阿之政,非必章奏」。
张衡曰:「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两人之意,所谓崇本抑末,盖欲先示人以不可欺之行,则举者亦不敢自欺之人,其待汉士不浅矣。
两人非以口舌为能者也,此儒术笺奏似亦未可专用
夫以四者俱未可用,若治世欲伸而行之,莫若反本而示之,使之行在言前,识在令外足矣
或者难曰:「治世不以道,便国不法古
一张一弛与时宜之
一损一益,与世通之。
井田肉刑,此周制也,汉不能行者
非不欲行也,势不可也
夫汉已不可行周制后世乃欲行汉制乎?
取士之法自辟举而为孝廉,自孝廉而更四科,自四科而更中正,自中正而更门第,自门第而更进士,自进士而增诸科
非一也,利亦非一,又何古之拘?
况又豪俊之士,才满天下,尚多有人
晋所举者或子或雠,齐所举者或贩或盗,范文子所用七十家者皆贫贱而居筦库者也。
一依是科然后选举,此曹将安所归
不知豪智之姿能执笔兴廉,能庐墓兴孝乎?
此殆不原天下之情,故徇一切之议,未可信也」。
愚谓不然
或者纷纷之论,所欲尚者才也,国家所宜尚者德也。
且德与才异,而不察
才胜德者止踰于众人德胜才者遂进君子
进士有门荫,有诸科大抵取其文辞之治,习之专,动以才胜也。
素德隐行间有遗者,是孝廉所从讲也。
若夫豪俊之士,则非一科目所可维絷也。
盖世有善为渔者,知得非一目之网也,设众网则无漏鱼。
取士者,知得非一科之力也,张众科则无遗士。
诚使科备于外,孝廉察于内,何为不可哉?
虽然,愚有大虑,虑不止此。
朝廷设科以笼韦布纲纪在是,愚既议之矣。
大科可以纲纪百官者,其敢不议乎?
近世中书之务类百司百司之务类郡县
宰相之职,进退百官者也。
今以簿书期务为故,间有奇杰之士,禁不得伸,问之何由,则曰彼格之当然也。
且动如格法,一吏部郎事耳。
进退百官望实俱采,道揆者之所为也。
宋蔡廓吏部尚书黄散下身不得择,不敢就职
况职宰相,且漠然者哉?
主上天日清明临照在上,必能委任大臣
大臣亦宜自信,事君以人,有不可后,何直为是凛凛也?
非特此也,大将之职,升黜偏裨者也。
古者一将死则一将生,卫、霍之门率多列侯子仪之门尽出显校,即其事也。
近世不然大将偏裨偏裨士卒有功则不奏,既奏亦不实,私其舆皂,私其子弟是以大将一死,则四顾茫然无复威誉在人耳目
私门之托,岂不负哉?
风尘之警,则亦望风顾避而已
监司之职,按察僚吏者也。
进退既公,人自寡过
私好恶则私喜怒,私喜怒则私发摘
故近诸路所绳治者或其无辜,所当治者或以倖免。
大将监司自紊其科目者也。
然则士夫所当切议岂独孝廉一事哉?
昔汉朝廷大政,必下公博士议。
公卿议善则舍博士而从公卿博士议善则舍公卿而从博士
博士者,秩六百石耳,乃得预汉大议,何也?
以其议论古今嶷然动众心也。
元朔之诏曰:「今执事兴孝不举廉,其与礼官博士不举者罪也」。
然则举孝廉而询及博士所从来远矣。
今愚待罪太学秩次博士,圣天子不以不肖,俾执事躬而策之,是以讳有司,不隐理道庶几博士之责塞矣。
区区非独求干执事之听,借此而干天听也。
注而思之,举而行之,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