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进故事(一 宁宗时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五○
汉文帝十六年冬匈奴寇边,上亲劳军,勒兵申教令,欲自征匈奴
皇太后固要,上乃止。
后元二年六月匈奴和亲,诏曰:「间者累年,匈奴并暴边境,夫久结难连兵,中外之国,将何以自宁?
今朕夙兴夜寐,勤劳天下,忧苦万民,为之恻怛不安,未尝一日忘于心。
故遣使者冠盖相望,结辙于道,以谕朕志于单于
单于反古之道,计社稷之安,便万民之利,新与朕俱弃细过,偕之大道,结兄弟之义,以全天下元元之民,和亲以定,始于今年」。
弭兵者帝王之远谋,息民者国家之实利。
夫民犹支体也,兵犹爪牙也。
支体充盈,气血强壮,而后爪牙可用之禦侮。
自昔仁贤之君,明智之臣非无刚健之志、忠愤之谋,审事量力,终于屈志以保民,待时而养晦者,此非举事而辄沮,图功而不竟也,所以为国计者至深长也。
盖民力之虚实乃命脉之根本,伤耗虑在目前,而事机之成否他时犹可图也。
汉文帝其知此矣。
平城之仇,嫚书之辱,皆文帝之耳目所亲闻见,候骑烽火之警至通甘泉,金絮采缯之奉颇疲县官文帝岂一念虑忘此敌哉。
十四年身御鞍马,锐志亲征,真有长驱殄灭之意。
及其熟察中外事势之详,载念水旱疾疫之变,而坚忍和亲,确然不摇,非与始谋自异也,能发而能收者,真虑国保民之善图也。
其和亲诏书曰:「朕忧苦万民,为之恻怛不安」。
又曰:「计社稷之安,便万民之利,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可见其以民心为心,而灼知国计之当出乎此也。
是以文帝弭兵而海内安富武帝兴师而户口灭半,其利如此,其害如彼,前事之验,后事之师,可不监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