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圆通庵记 南宋 · 孙德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九五、《太白山斋遗稿》卷上
徐道人者,乌伤人也。
少游杭、越,奠居暨阳,槩州旅泊其身,依慧远熏诵不辍。
见佛教尚施,心甚慕之,而力不逮。
家居官道旁,井冽泉香,可以及众。
一夕,梦白衣为之区画。
既觉,作而曰:「闻斯大士启我也」!
筑室十馀楹,中置像设,如所梦焉。
过者旁午,望而憩息,喊呀未定,汤茗以前。
予尝京华,亦憩焉者一也。
进而问故,不觉忾叹,能推食者必尝饥者也,能解衣者必尝寒者也。
道人以己之所遭同之于人,可谓恕施也已。
今夫朝而作,暮而息,憧憧往来,或巾车乘马,或支筇穿屩,负贩者营营,氓隶者逐逐,日何止数千百人,求得所欲从者能几,而旅琐琐者皆是也。
冲犯寒暑,跋履长途,颠肩裂面,气不及息,于斯时也而有以膏润其津液,疏瀹其神思,正仁皇所谓喉中之甘露醍醐也,岂仅比曹孟德梅林而止渴哉。
庵名圆通,本大士也。
惟圆则通,惟通则圆,如既望月,无有缺减,如九轨道,无有障碍。
大士以圆通之妙而觉一世,道人奉大士之教而济行人,虽广狭不同,而及物均耳。
抑闻以施为施者,人也;
以法为施者,佛也。
故学是法,必先学其施可也。
道人既捐田以食,又请诸计台,使有所凭据,虑益远矣。
独怪世之士大夫以长民为职者,顾视其饥渴痛瘖,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甚则瘠人以肥己,闻道人之风,得无愧哉!
予故为之书,且以自识其愧云。
道人名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