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春秋 其二 宋末元初 · 吕大圭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九、春秋五论
六经不明,诸儒穿凿害之也,而《春秋》为尤甚
春秋穿凿之患,其原起三传而后之诸儒又从而羽翼之,横生意见,巧出义理
一事而或以为褒,或以为贬,彼此互相矛盾者矣;
有事同而前以为袖,后以为贬,前后自相牴牾者矣。
纷纷聚讼,而圣人之意益以不明。
然其大端不过有二:一曰日月为袖贬之说,二曰以名称号为褒贬之说
彼徒见夫盟一也,而有日者,有不日者
奔宜书日也,而或书时
入宜书日也,而或书月。
若是不同也,于是有以日月为袖贬之说。
又见夫国君一也,而或书子,或书侯,或书伯。
外裔一也,而或书州,或书国,或书人,或一人而前氏后名,又若是其异也,于是有以名称号为褒贬之说
愚请有以折之
蔑之盟不日,则曰其盟渝之也;
柯之盟不日,则曰信之也。
将以渝之者为是乎,信之者为是乎?
桓之盟不日,而葵丘之盟则日之,或曰危之也,或曰美之也,将以危之者为是乎,美之者为是乎?
子益师不日左氏曰公不与小敛也,然公孙敖卒于外而公在内叔孙婼卒于内而公在外,公不与小敛也明矣,又何以书日乎?
公羊》曰:公子益师,远也。
公子彄亦远矣,又何以书日乎?
谷梁》曰:不日,恶也。
公子牙、季孙意如亦恶矣,又何以书日乎?
葬必书月日,而有不书月日者,则曰不及时而日,渴葬也;
不及时不日慢葬也。
过时而日,隐之也;
过时不日,谓之不能葬也。
当时不日,正也;
当时而日,危不得葬也。
过时而日,直指齐桓公而言,当是公子争国,危之隐也可也
卫穆公宋文公无齐桓之贤,无争国之患,过时而日,有何可隐之乎?
宋穆公日葬有何危乎?
凡此者皆疑误而难通者也,孰谓《春秋》必以日月褒贬乎?
至于来归仲子之赗,而宰书名,则曰贬之也,使荣叔归成风之含赗,而王不书天,亦曰贬之也。
岂归仲子之赗,罪在冢宰,而不在天王乎?
归成风之含赗,咎在天王,而不在荣叔乎?
春秋》书王,本以正名分,而夫子乃自贬王而去其天,则将以是正名分,可乎?
谷伯邓侯称名,说者曰朝弑逆之人,故贬之。
滕子、杞侯独非弑逆之人乎?
滕、薜来朝称侯,说者曰滕、薜微国也,以其先朝隐公,故褒之。
朝隐有何可褒而褒之乎?
若以隐为始受命之君,则尤缪妄甚者也。
或曰滕本侯爵也。
弑逆之人,贬而称子,朝桓可贬也。
春秋之世不复称侯,岂皆以朝桓之故而贬之乎?
或曰为时王所黜也,夫使时王而能升黜诸侯之爵,则是礼乐赏罚之权,天王能自执矣,安得春秋之世乎?
先书荆,继书楚,已而楚子,说者曰渐进之也。
夫楚本鬻熊之后,《春秋》以其僭王肆暴而遂黜之,且既列南荒圣人作经,本以辨内外之分,而顾乃进楚而退中国乎?
若此之类,不可以一二数,要有疑误而难通者也,孰谓《春秋》以名称号为褒贬乎
大抵春秋》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
事成于日者书日,事成于月者书月,事成于时书时
故凡朝觐蒐狩、城筑、作毁,凡如此者,皆以时成者也。
会、遇、平、如、来、至、侵、伐围、取、救、次、迁、成、袭奔、叛、执、放、水、旱、雨、雹冰、雪彗孛螽螟,凡如此者,或以月成,或以日成也,崩、薨、卒、弑、葬,郊庙之祭,盟、狩、败、入、灭、获,日食星变山崩地震水灾,凡如此者,皆以日成也。
其或宜月而不月,宜日而不日者,皆史失之也。
假如某事当书月,而鲁史但书其时
某事当书日,而鲁史但书其月,圣人安得虚增甲子乎?
是《春秋不以日月为例也。
春秋》据事直书,而善恶自见名称爵号从其名称爵号,而是非善恶则系乎其文,非书名者皆贬,而书字者皆褒也。
假令某与某在所褒,而旧史但著其名;
某与某在所贬,而旧史只著其字,则圣人将奔列国以求其名与字而后著之于经乎?
是《春秋不以名称号为褒贬也
若夫其所月日之前后而知其是非,因其名称爵号异同而知其事实,则固有之矣,非圣人因以是褒贬也。
有如庄三十一年春筑台于郎,夏筑台于薛,秋筑台于秦,三十二年春城小谷,则有以见才阅三时,而大工屡兴也。
宣十五年秋螽蝝生,则有以见连历二时,而灾害荐作也。
八年春,师次于郎:夏,师及齐,师围郕;
秋,师还,则有以见阅三时劳兵于外也。
若此之类,盖于书时见之。
桓二年秋七月杞侯来朝九月入杞,则有以见来朝方阅一月,而遽兴兵以入之也。
昭七年三月,公如楚,九月至自楚,则有以见其朝夷狄之国,阅七月之久,而劳于行也。
二年冬十月不雨,三年春王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六月雨,则有以见其阅九月而后雨也。
若此之类,盖于书月见之。
癸酉大雨震电庚辰雨雪,则有以八日之间而再见天变也。
辛未取郜,辛巳取防,则有以旬日之间而取其二邑
壬申御廪灾,乙亥尝,则有以见其尝于灾馀之为不敬
己丑葬敬嬴,庚寅而克葬,则有以明日乃葬之为无备。
丙午及荀庚盟,丁未孙良夫盟,则有以鲁人之先晋而后卫
己未同盟鸡泽戊寅及陈,袁侨盟,则有以见晋人之先盟诸侯而后大夫
若此之类,盖于书日见之。
以是圣人日月之书不书褒贬,则误矣。
若夫名称号之异同,则有以事之大小,而其辞因之以详略者,亦有前日而后月者,有蒙上文而杀其辞者,固难以一例尽。
时变升降世道盛衰,亦有因之以见者。
楚一也,始书荆,再书楚,已而楚子
吴一也,始书吴,再书人已而吴子
于以吴楚浸盛矣。
鲁翚柔、郑宛詹,始也大夫犹不氏,于后则大夫无有不氏者。
段、陈陀卫州吁,始也皆名之,于后则虽弑君之贼亦有书氏者,于以大夫之浸强矣。
始也曹、大夫,于后则曹、皆有大夫于以见小国之大夫为政矣。
始也吴楚君大夫书人,于后则吴楚之臣亦书名于以荆蛮大夫往来中国矣。
诸侯在丧称子,有书子预会预伐者,于以见居丧而会伐之为非礼也。
杞,公爵也而书伯,滕,侯爵也而书子于以见其不用周爵,而以国之大小为强弱也。
会于曹,蔡先卫,伐郑则卫先蔡,于以当时诸侯皆以目前利害,而不复周班也。
幽之盟,男先伯,淮之会,男先侯,戚之会,子先伯,萧鱼之会,世子长于小国之君,于以伯者为政,皆以私意轻重,而无复礼文也。
垂陇之盟,内之公孙敖诸侯召陵侵楚之师,外之则齐国夏伯主于以大夫敌于诸侯,而莫知其非也。
凡此者莫非名称从其名称爵号从其爵号,而是非善恶乃因之而见之,初非圣人特以是为袖贬也。
学者必欲于名称爵号之间而求圣人褒贬之意,则窒碍不通矣。
于其不通也而强为之说,则务为新巧何所不至,甚非圣明白正大之心尔。
学者之观《春秋》,必先破《春秋》以日月为例之说,与夫以名称号为褒贬之说而后春秋》之旨可得而论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