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桓子新论:言体 其一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三
凡人耳目所闻见,心意所知识,情性所好恶,利害所支流不,亦皆同务焉。
若材能有大小,智略有深浅,听明有暗照,质行有薄厚,亦皆异度焉。
非有大材深智,则不能见其大体。
大体者,皆是当之事也。
夫言是而计当,遭变而用权,常守正(当作「居常而守正」),见右不惑,内有度量,不可倾移,而诳以谲异,为知大体矣。
如无大材,则虽威权如王翁,察慧如公孙龙,敏给如东方朔,言灾异如京君明,及博见多闻,书至万篇,为儒教授数百千人,祗益不知大体焉。
王翁之过绝世人有三焉:其智足以饰非夺是,辨能穷诘说士,威则震惧群下,又数阴中不快己者。
故群臣莫能抗答其论,莫敢干犯匡谏,卒以致亡败,其不知大体之祸也。
(当有「知」字)帝王之大体者,则高帝是矣。
高帝曰:「张良萧何韩信,此三子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故得天下」。
此其知大体之效也。
王翁始秉国政,自以通明贤圣,而谓群下才智莫能出其上,是故举措兴事,辄欲自信任,不肯与诸明习者通共(有脱误)
苟直意而,得之而用,是以稀获其功效焉,故卒遇破亡。
此不知大体者也。
高帝怀大智略,能自揆度。
群臣制事定法,常谓曰:「庳而勿高也,度吾所能行为之」。
宪度内疏,政合于时,故民臣乐悦,为世所思。
此知大体者也。
王翁嘉慕前圣之治,而简薄汉家法令,故多所变更,欲事事效古;
美先圣制度,而不知己之不能行其事。
释近趋远,所尚非务,故以高义退致废乱。
此不知大体者也。
高祖欲攻魏,乃使人窥视其国相及诸将率左右用事者,知其主名,乃曰:「此皆不如吾萧何曹参韩信樊哙等,亦易与耳」。
遂往皮之。
此知大体者。
王翁前欲北伐匈奴,及后东青、徐众郡赤眉之徒,皆不择良将,而但以世姓及信谨文吏,咸遣亲属子孙素所爱好,咸无权智将帅之用,猥使据军持众,当赴强敌,是以军合则损,士众散走,咎在不择将,将与主俱不知大体者也(《群书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