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楚辞章句叙 东汉 · 王逸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七
叙曰,昔者孔子,睿圣明吉。
天生不群,定经术,删《诗》、《书》,正礼乐,制作《春秋》,以为后王法。
门人三千,罔不昭达
临终之日,则大义乖而微言绝。
其后周室衰微,战国并争,道德陵迟,谲诈萌生。
于是杨、墨、邹、孟、孙、韩之徒,各以所知,著造传记,或以述古,或以明世。
屈原履忠被谮,忧悲愁思,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上以讽谏,下以自慰。
遭时暗乱,不见省纳,不胜愤懑,遂复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
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
至于孝武帝,恢廓道训,使淮南王安作《离骚经章句》,则大义粲然。
后世雄俊,莫不瞻慕,舒肆妙虑,缵述其词。
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
孝章即位,深弘道艺。
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易前疑,各作《离骚经章句》。
其馀十五卷,阙而不说。
又以「壮」为「状」,义多乖异,事不要括。
今臣复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作十六卷《章句》。
虽未能究其微妙,然大指之趣,略可见矣。
且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
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
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荣显而名著。
若夫怀道以迷国,详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婉娩以顺上,逡巡以避患,虽保黄耇,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
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班固谓之露才扬己,竞于群小之中;
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
不见容纳,忿恚自沈,是亏其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
伯夷叔齐让国守分,不食周粟,遂饿而死,岂可复谓有求于世而怨望哉!
且诗人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风谏之语,于斯为切。
仲尼论之,以为大雅。
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
而论者以为露才扬己,怨刺其上,强非其人,殆失厥中矣。
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
帝高阳之苗裔」,则厥初生民,时惟姜嫄也。
纫秋兰以为佩」,则将翱将翔,佩玉琼琚也。
「夕揽洲之宿莽」,则《易》潜龙忽用也。
「驷玉虬而乘鹥」,则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就重华而嫩词」,则《尚书咎繇之谋谟也。
「登昆仑而涉流沙,则《禹贡》之敷土也。
故智弥盛者其言博,才益多者其识远
屈原之词,诚博远矣。
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