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明堂论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
明堂者,天子太庙,所以宗祀(《绩汉志》注补作「崇礼俞汝成本同。)其祖,以配上帝者也。
夏后氏曰世室,殷人曰重屋,周人曰明堂。
东曰青阳,南曰明堂,西曰总章,北曰玄堂,中央曰太室。
《易》曰:「离也者,明也,南方之卦也。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乡明而治」。
人君之位,莫正于此焉。
故虽有五名,而主以明堂也。
其正中皆曰太庙,谨承天顺时之令,昭令德宗祀之礼,明前功百辟之劳,起尊老敬长之义,显教幼诲稚之学,朝诸侯、选造士于其中,以明制度。
生者乘其能而至,死者论其功而祭,故为大教之宫,而四学具焉,官司备焉。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万象翼之。
政教之所由生,变化之所由来,明一统也。
故言明堂,事之大,义之深也。
取其宗祀之貌则曰清庙,取其正室之貌则曰太庙;
取其尊崇则曰太室。
取其乡明则曰明堂,取其四门之学则曰太学,取其四面之周水圆如璧则曰辟雍,异名而同事,其实一也。
《春秋》因鲁取宋之奸赂,则显之太庙,以明圣王建清庙明堂之义。
经曰:「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
传曰:「非礼也。
君人者将昭德塞违,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是以清庙茅屋,昭其俭也。
夫德,俭而有度,升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所以明大教也。
以周清庙论之,鲁太庙皆明堂也。
鲁禘祀周公于太庙明堂,犹周宗祀文王于清庙明堂也。
《礼记·檀弓》曰:王斋禘于清庙明堂也」。
孝经曰:「宗祀文王于明堂」。
礼记《明堂位》曰:「太庙,天子曰明堂」。
又曰:「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位以治天下,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成王周公有大勋劳于天下,命鲁公世世禘祀周公于太庙。
以天子之礼,升歌清庙,下管象舞,所以异鲁于天下也」。
取周清庙之歌歌于鲁太庙,明鲁之太庙犹周之清庙也,皆所以昭文王、周公之德以示子孙也。
《易传·太初篇》曰:「天子入东学,昼入南学,暮入西学
太学在中央(《续汉·祭祀志中》注补作「在中央曰太学。」),天子之所自学也」。
《礼记·保傅篇》曰:「帝入东学,尚亲而贵仁。
西学,尚贤而贵德
入南学,尚齿而贵信,入北学,尚贵而尊爵,入太学,承师而问道」。
与《易传》同。
魏文侯《孝经传》曰:「太学者,中学明堂之位也」。
《礼记·古大明堂之礼]曰:「膳夫于是相。
礼日中出南闱,见九侯,反问于相;
日侧出西闱,视五国之事;
日入出北闱,视帝节猷」。
《尔雅》曰:「宫中之门谓之闱」。
王居明堂之礼,又别阴阳,向东南称门,西北称闱(《续汉志》注补作「南门称门,西门称闱。」)
故周官有门闱之学。
师氏教以三德守王门,保氏教以六艺守王闱。
然则师氏居东门、南门,保氏居西门、北门也。
知掌教国子,与《易传》、《保传》王居明之礼参详发明,为学四焉。
文王世子篇曰:凡大合乐,则遂养老,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兴秩序节,祭先圣先师焉,始之养也。
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之位焉。
言教学始之于养老,由东方岁始也。
又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篇,皆于东序
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
又曰:「大司成论说东序」。
然而诏学皆在东序
东序,东之堂也,学者聚焉,故称诏太学
仲夏之月,令祀百辟卿士之有德于民者。
《礼记太学志》曰:「礼,士大夫学于圣人、善人,祭于明堂,无其位者祭于太学」。
《礼记·昭穆篇》曰:「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
即所以显行国礼之处也。
大学,明堂之东序也,皆在明堂辟雍之内。
《月令》记曰:「明堂者,所以明天地,统万物」。
明堂上通于天,象日辰,故下十二宫象日辰也。
水环四周,言王者动作法天地,德广及四海,方此水也。
《礼记·盛德篇》曰:「明堂九室,以盖屋,上圆下方,此水名曰辟雍」。
《王制》曰:「天子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讽馘告」。
《乐记》曰:「武王伐殷,俘馘于京太室」。
《诗·鲁颂》云:「矫矫虎臣,在泮献馘」。
京,镐京也。
太室,辟雍之中明堂太室也。
与诸侯泮宫,俱献馘焉,即《王制》所谓「以讯馘告」者也。
《礼记》曰:「祀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
《孝经》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绩汉志》注补有「无所不通」四字。俞攸成本亦有)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言行孝者则曰明堂,行悌者则曰太学,故《孝经》合以为一义,而称镐京之诗以明之。
凡此皆明堂、太室、辟雍太学事通文合之义也。
其制度之数,各有所依。
堂方百四十四尺,坤之策也。
屋圆屋径二百一十六尺,乾之策也。
太庙明堂方三十六丈,通天屋径九丈,阴阳九六之变也。
圆盖方载,六九之道也。
八闼以象八卦,九室以象九州,十二宫以应十二辰。
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四户牖乘九室之数也。
户皆外设而不闭,示天下不藏也。
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宝也。
二十八柱列于四方,亦七宿之象也。
堂高三丈,以应三统。
四乡五色者,象其行。
外广二十四丈,应一岁二十四气。
四周以水,象四海。
王者之大礼也(本集,《续汉·祭祀志》中注补引蔡邕《明堂论》,《说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