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白起 曹魏 · 何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白起之降赵卒,诈而坑其四十万,岂徒酷暴之谓乎?
后亦难以重得志矣。
向使众人皆豫知降之必死,则张虚卷,犹可畏也。
况于四十万被坚执锐哉!
天下则降秦之将,头颅似山,归秦之众,骸积成丘,则后日之战,死当死耳,何众肯服,何城肯下乎?
是为虽能裁四十万之命,而适足以强天下之战,欲以要一朝之功,而乃更坚诸侯之守,故兵进而自伐其势,军胜而还丧其计。
何者?
设使赵众复合,马服更生,则后日之战,必非前日之对也。
况今皆使天下为后日乎?
其所以终不敢复加兵于邯郸者,非但忧平原之补袒,患诸侯之救至也。
徒讳之而不言耳。
若不悟而不讳,则毋所以远智也。
可谓善战而拙胜。
长平之事,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戟而向赵矣,秦王又亲自赐民爵于河内
夫以秦之强,而十五以上死伤过半者,此谓破赵之功小,伤秦之败大,又何称奇哉?
若后之役戍不豫其论者,则秦众多矣,降者可致也;
必不可致者,本自当战杀,不当受降诈也。
战杀虽难,降杀虽易,然降杀之为害,祸大于剧战也(《史记·白起传》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