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君第一 曹魏 · 杜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二
人主之大患,莫大乎好名;
人主好名,则群臣知所要矣。
夫名,所以名善者也。
善修而名自随之,非好之之所能得也。
苟好之甚,则必伪行要名,而奸臣以伪事应之;
一人而受其庆,则举天下应之矣。
君以伪化天下,欲贞信敦朴,诚难矣。
虽有至聪、至达之主,由无缘见其非而知其伪,况庸主乎!
人主之高而处隩,譬犹游云梦而迷惑,当借左右以正东西者也。
左曰功巍巍矣,右曰名赫赫乎。
今日闻斯论,明日闻斯论,苟不校之以事类,则人主嚣然自以为名齐乎,而化洽乎泰平也。
群臣琐琐,皆不足任也;
之君,宜独断者也;
不足任之臣,当受成者也。
以独断之君,与受成之臣,帅讹伪之俗,而天下治者,未之有也。
夫圣人之修其身,所以御群臣也,所以化万民也,其法轻而易守,其礼简而易持,其求诸己也诚,其化诸人也深。
荀非其人,道不虚行,苟非其道,治不虚应。
是以古之圣君之于其臣也。
疾则视之无数,死则临其大敛小敛,为撤膳不举荣,岂徒色取仁而实违之者哉?
乃惨怛之心,出于自然,形于颜色。
世未有不自然则能得人自然者也。
色取仁而实违之者,谓之虚;
不以诚待其臣,而望其臣以诚事己,谓之愚。
虚愚之君,未有能得人之死力者也。
故旧称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期其一体相须而成也。
而险(旧作「俭」,以意改。)伪浅薄之士,有商鞅韩非申不害者,专饰巧辩邪伪之术,以荧惑诸侯,著法术之书,其言云「尊君而卑臣」,上以尊君取容于人主,下以卑臣得售其奸说,此听受之端,参言之要,不可不慎也。
元首已尊矣,而复云尊之,是以君过乎头也;
股肱已卑矣,而复曰卑之,是使其臣不及乎手足也。
君过乎头而臣不及乎手足,是离其体也;
君臣体离而望治化之洽,未之前闻也。
且夫术家说又云「明主之道,当外御群臣,内疑妻子」,其旨證连类,非不辩且悦也。
然不免于利口之覆国家也。
何以言之?
夫善进,不善无由入;
不善进,善亦无由入。
伊尹而不仁者远,何畏乎欢兜?
何迁乎有苗?
夫奸臣贼子,下愚不移之人,自古及今,未尝不有也。
百岁一人,是谓继踵;
千里一人,是为比肩。
而举以为戒,是犹一噎而禁人(本脱「人」字,依《长短经·是非》引加。)食也。
噎者虽少,饿者必多,未知奸臣贼子处之云何。
且令人主魁然独立,是无臣子也。
又谁为君父乎,是犹髡其枝而欲根之荫,掩其目而欲视之明,袭独立之迹而愿其扶疏也。
夫徇名好术之主,又有惑焉。
皆曰为君之道,凡事当密,人主苟密,则群臣无所容其巧,而不敢怠于职,此即赵高之教二世不当听朝之类也,是好乘履危而笑先僵者也。
《易》曰:「机事不密则害成」。
易称机事,不谓凡事也。
不谓宜共而独之也。
不谓释公而行私也。
人主欲以之匿病饰非,而人臣反以之窃宠擅权,疑似之间,可不察欤?
夫设官分职,君之体也;
委任责成,君之体也;
好谋无倦,君之体也;
宽以得众,君之体也;
含垢藏疾,君之体也;
不动如山,君之体也;
难知如渊(《意林》作阴,避唐讳,因改就孙子也。)
君之体也。
君有君人之体,其臣畏而爱之,此文王所以戒百辟也。
夫何法术之有哉?
故善为政者,务在于择人而已,及其求人也。
总其大略,不具其小善,则不失贤矣。
故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
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
人有大誉,无訾其小故。
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
和氏之璧,不能无瑕;
隋侯之珠,不能无颖。
天下宝之者,不以小故妨大美也。
不以小故妨大美,故能成大功;
夫成大功,在己而已,何具之于人也?
今之从政者,称贤圣则先乎商、韩,言治道则师乎法术。
法术之御世,有似铁辔之御观,非必能制马也,适所以梏其手也。
人君之数至少,而人臣之数至众,以至少御众,其势不胜也;
人主任术,而欲御其臣无术,其势不禁也;
俱任术,则至少者不便也。
故君使臣以礼,则臣事君以忠。
晏平仲齐景公:「君若弃礼,则齐国五尺之童,皆能胜,又能胜君。
所以服者,以有礼也」。
今末世弃礼,任术之君之于其身也,得无所不能胜五尺之童子乎?
三代之亡,非其法亡也,御法者非其人也。
苟得其人,王良造父,能以腐索御奔驷;
伊尹太公,能以败法御悍民。
苟非其人,不由其道,索虽坚,马必败;
法虽明,民必叛。
奈何乎万乘之主释人而任法哉!
且世未尝无贤也。
求贤之务非其道,故常不遇之也。
除去(案:「除去」犹言「且无论」。)汤武圣人之君,任贤之功,近观齐桓,中才之主耳,犹知劳于索人,逸于任之,不疑子纠之亲,不忘射钩之怨,荡然而委政焉,不已明乎?
九合诸侯,壹匡天下,不已荣乎?
一曰仲父,二曰仲父,不已优乎?
孰与秦二世悬石程书,愈密愈乱,为之愈勤,而天下愈叛,至于弑死?
以斯二者观之,优劣之相悬,存亡之相背,不亦昭昭乎?
夫人主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莫不欲荣乐而恶劳辱也。
终恒不得其所欲,而不免乎所恶者何?
诚失道也。
欲宫室之崇丽也。
必县重赏而求良匠,内不以阿亲戚,外不以遗疏远,必得其人然后授之,故宫室崇丽,而处之逸乐。
至于求其辅佐,独不若是之公也?
唯便辟亲近者之用,故图国不如图舍,是人主之大患也。
使贤者为之,与不肖者议之;
使智者虑之,与愚者断之;
使修士履之,与邪人疑之;
此又人主之所患也。
夫赏贤使能,则民知其方;
赏罚明必,则民不偷;
兼聪齐明,则天下归之。
然后明分职,序事业,公道开而私门塞矣。
如此,则忠公者进,而佞悦者止;
虚伪者退,而贞实者起。
自群臣以下,至乎庶人,莫不修己而后敢安其职业,变心易虑,反其端悫,此之谓政化之极。
审斯论者,明君之体毕矣(《群书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