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报应问 南朝宋 · 何承天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四
西方说报应,其枝末虽明,而即本常昧。
其言奢而寡要,其譬迂而无征,乖背五经,故见弃于先圣,诱掖近情,故得信于季欲。
夫欲知日月之行,故假察于璇玑,将申幽明之信,宜取符于见事,故鉴燧悬而水火降,雨宿离而风云作,斯皆远由近验,幽以显著者也。
天鹅之为禽,浮清池,咀春草,众生蠢动,弗之犯也。
而庖人执焉,鲜有得免刀俎者,燕翻翔求食,唯飞虫是甘,而人皆爱之,虽巢幕而不惧,非直鹅燕也。
群生万有,往往如之,是知杀生者无恶报,为福者无善应,所以为训者如彼,所以示世者如此,余甚惑之。
若谓燕非虫不甘,故罪所不及,民食刍拳,奚独婴辜。
若谓禽豕无知,而人识经教,斯则未有经教之时,畋渔网罟,亦无罪也。
无故以科法入中国,乃所以为民陷阱也。
彼仁人者,岂其然哉?
故余谓佛经但是假设权教,劝人为善耳,无关实叙。
是以圣人作制,推德翳物,我将我享,实膺天祐,田获三品,宾庖豫焉。
若乃见生不忍死,闻声不食肉,固君子之所务也,窃原高明,更加三思(《广弘明集》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