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尊号赦文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三
门下。
朕闻惟人戴后。
因事必极于推尊。
惟辟奉天
有善必归于让德。
式敷景化。
以答元功。
居有劳谦之思。
进多满假之惧。
缅自邃古。
何尝不由是而致理焉。
朕获缵睿图。
祗膺神器。
上奉大祭。
下安群生。
恭己临轩。
兢怀驭朽。
志欲周于四海。
念常切于一夫。
旰食宵兴。
唯恐失坠。
运属休泰
时丁小康。
方隅廓清。
氛祲销荡。
斯乃上乾坤之垂祐。
宗社之降灵。
下赖卿士之叶心。
戎臣之宣力。
端拱向道。
推诚任能。
岂予寡昧。
用集丕绩。
况至化犹郁。
勤忧未宁。
而中外臣僚。
文武多士。
累陈恳疏。
并进昌言。
愿献鸿名。
以增虚美。
拒众心而率吁转切。
顾眇身而内愧靡安。
乃撰吉辰。
爰受典册。
禋告于清庙。
虔闻于昊天。
当兹盛仪。
夕惕增厉。
于戏。
朕自御极。
再加景号。
在徽章而孔备。
谅浮实而多惭。
宜因行庆之辰。
诞布惟新之泽。
与物咸遂。
永孚于休。
可大赦天下。
元和十四年七月十三日昧爽巳前。
大辟罪巳下。
巳发觉未发觉。
巳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
罪无轻重。
咸赦除之。
唯故杀人及官典犯赃。
不在此限。
左降官量移近处。
巳经量移者更与量移。
如复资者。
即任赴选集。
丁忧去任。
服阕日亦与量移。
如有亲故在上都
任于所司陈状。
便与处分。
不必更待本州申请。
如准前制巳合量移。
有司未注拟者。
并任累叙。
并别敕因责授降资正员官。
所司亦与处分。
亡官失爵放归不齿者。
量加收叙。
流人移隶等。
并与量移近处。
僧尼道士移隶者。
得罪人巳亡殁。
家口未放归者。
一切放归。
如有情愿住者亦听住。
左降官及流人先有官者。
如有巳亡殁。
各还本土。
应反逆缘坐配流在远处身巳亡殁者。
如有亲戚。
任便归葬。
弃瑕宥过。
既咸达于幽明。
录善举才。
庶无遗于废滞。
或中外前资见任官。
如有因瑕累未经录用。
并左降官事情可恕才行足称者。
宜委中书门下量加拔。
随能录用。
妖凶久阻。
污胁所加。
今既荡清。
宜从洗涤。
其淄青旧管内官吏将士百姓等。
纵有迹同恶逆。
挂涉流言。
事在往时。
一切不问。
维新之后。
仍不得递相纠告。
革其弊俗。
阜彼遗人。
切在分忧。
期于共理。
郓曹濮淄青沂海等三道百姓。
久沦寇境。
皆被伤残。
宜委本道观察使刺史设法绥抚。
安辑。
勋籍所著。
常典必行。
常恐踰时。
无忘终食。
应平淄青诸道立功将士。
宜委本道速准前敕条疏闻奏。
当与甄奖。
自经讨伐。
锋刃所交。
言念伤残。
每深悯恻。
其淄青旧管四面官军阵亡将等。
巳有前敕处分收葬。
量事致祭
其是贼徒遗骸委在中野者。
亦委所在州县速与掩瘗。
辇毂之下。
万邦所瞻。
封畿之内。
百役斯集。
永言凋瘵。
是用蠲除。
京畿诸县
今年秋税户青苗及秋冬季榷酒钱。
每贯量放四百文。
元和五年巳前。
诸县百姓欠负钱物草斛㪷等。
共一十三万五千一百一十三贯石。
速委京兆府疏理。
具可放数闻奏。
天宝巳后。
戎事方殷。
两河宿兵。
户赋不入。
军国费用。
取资江淮
茧丝所收。
宁免加厚。
物力有限。
水旱相因。
岁月既深。
凋瘵亦甚。
眷言及此。
悯叹良多。
今上天垂休。
氛沴清息。
师旅之后。
又兹丰穰。
省事恤人。
庶乎惠养。
淮南浙江东西宣江南湖南福建山南山东荆南等九道。
今年秋税钱合上供者。
每贯量放三百文度支
其今年秋税留州留使钱。
鄂岳共十道。
每贯量放一百文度支
元和五年巳前。
道州府监院送省。
除前制放免外。
诸色欠负逋县钱物等。
共四百二十八万八千八百贯石等。
监院盐铁使贞元五年巳后至元和五年巳前。
制疏理量放外。
应负诸色钱物斛㪷。
共三百三十二万二千一百五十一贯石等。
户部建中三年巳后至元和九年巳前。
除前制疏理外。
诸色欠负钱物。
共计五十三万九千四百六十四贯石等。
并委本司疏理。
具徵可放数闻奏。
御史台秘书省等三十二司公廨。
及诸色本利钱。
其主保逃亡者。
并正举纳利十倍巳上。
摊徵保人纳利五倍巳上。
及展转摊保者。
本利并宜放免。
其正举未至十倍。
亦委御史条疏闻奏。
京城内私债。
本因富饶之家。
乘人急切。
终令贫乏之辈。
陷死逃亡。
主保既无。
资产亦竭。
徒扰公府。
无益私家。
应在城内有私债。
十年巳上。
本主及原保人死亡。
又无资产可徵理者。
并宜放免。
比来州县。
多不定户。
贫富变易。
遂成不均。
前后制敕。
频有处分。
如闻长吏不尽遵行。
宜委观察使刺史县令商量。
三年一定。
必使均平。
京兆府亦宜准此。
河陇迥远。
风沙早零。
动切烟尘之虞。
居劳昼夜之警。
方加拊勉。
寤寐在怀。
缘边诸军。
自今巳后。
所给衣赐及军粮价直。
宜委度支稍加优恤。
展材效用。
既竭忠劳。
行庆覃恩。
所宜优给。
内外文武见任及致仕官。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加一阶。
仍赐勋两转神策六军金吾威远皇城诸道将士等。
普恩之外。
赐勋三转。
诸道将士经淮西淄青两度立功者更赐勋两转。
诗歌有客。
王道攸存。
礼著先师。
儒风载阐。
永怀后嗣。
宁忘加恩。
二王三恪及文宣公赐物五十匹。
仁亲为宝睦族是先。
霈泽所存。
用颁庆赐。
大长公主长公主嗣王各有赐物。
宸居所拱。
禁卫斯严。
寄切爪牙。
效彰忠勇。
恩荣素厚。
宠锡宜周。
神策六军金吾威远皇城等诸军。
将军巳下各有赐物。
其将士等长行立仗者并守本营者。
每人各赐有差。
四夷来庭。
万里观礼。
柔远之义。
恩不可遗。
鸿胪礼宾院应在城内蕃客。
节级赐物。
昭受册典。
永垂鸿休。
皆为皇臣。
克赞盛礼。
崇阶高爵。
任子延恩
式永宠章。
以明酬奖。
读册官侍中韩宏读宝官户部侍郎平章事皇甫镈并加一阶。
巳至三品者赐爵二级
撰册文官中书侍郎平章事崔群与一子正员官。
奉册宝绶书玉册书宝官加两阶。
进宝绶进册礼仪赞导押宝绶举舁宝册官加一阶。
其馀应职掌行事官写制书官太常修撰仪注礼官
内侍省行事官。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上各加一阶。
仍赐勋两转。
镌造玉册并填金字造宝官等各赐物五十段。
每怀先正。
尚想旧勋。
将以劝忠。
故兹进录。
尚父子仪太师晟赠太尉秀实各与子孙中一人八品官。
张巡许远南霁云颜杲卿真卿各与子孙中一人出身。
陕州元从奉天定难功臣
三品巳上普恩之外赐爵一级
四品巳上更赐勋三转。
身殁未经追赠者宜与追赠。
太学崇儒。
教化根本。
两都国子监馆宇。
如有隳坏处。
宜令本司计料闻奏。
当与修葺。
官属师氏。
中书门下及所司精慎选择。
用贤纳谏。
常所虚心。
计科求人。
抑有古典。
天下诸色人中。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博通坟典达于教化。
军谋宏远堪任将帅
详明政术可以理人者。
中书门下尚书御史台诸司四品以下清望官五品以上清望官诸道观察使刺史各举所知。
仍限来年正月内到上都
朕当亲自策试。
宗子中如有才行可称者。
宗正寺及所在长吏具以名闻。
仍委中书门下量才叙用。
国典旧章坠废滋久者。
各委本司条疏奏请。
当议施行。
元和元年巳来制报处分有未遵行者。
御史台提举闻奏。
大明黜陟。
著在格言。
所以考官吏之浊清。
究黎人之利病。
敷我化理。
属于使臣
宜委中书门下黜陟使
分巡天下。
恤其耇老。
必及于州闾。
表其行义。
用敦乎风俗。
天下百姓年百岁以上各赐米五石。
绢二匹。
纯绵一屯。
羊酒有差。
九十以上各赐米三石。
绢两匹。
仍令本县令就家存问。
孝子顺孙。
义夫节妇。
旌表门闾。
终身勿事。
先巳旌表者。
量加优恤。
祀典所载。
朝章是崇。
或美利在人。
或遗风可慕。
必资申敬。
乃副予诚。
五岳四渎。
宜委本州府长吏备礼致祭
名山大川及自古圣帝明王忠臣烈士。
各令所在以礼致祭
亡命山泽。
挟藏军器者。
百日不首。
复罪如初。
赦书有所不该者。
所司具作条例闻奏。
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
以其罪罪之。
赦书日行五百里。
布告天下。
咸使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