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明堂议 隋末唐初 · 魏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一
明堂之作。其所由来远矣。
爰自轩唐。逮乎秦汉。
有损有益。或同或异。
记述参差。莫能详究。
今稽诸古训。参以旧图。
其上圆下方。复庙重屋。
百虑一致。异轸齐归。
当涂膺箓。未遑斯礼。
典午聿兴。无所取则。
裴頠以诸儒持论。异端蜂起。
是非舛互。靡所适从。
遂乃以人废言。止为一殿。
宋齐则仍其旧。梁陈遵而不改。
虽严配有所。祭飨不匮。
求之典则。道实未宏。
何者。夏禹哲王。
致美于祭服。周公大孝。
备物于宗祀。圣人设教。
夫岂徒哉。然则身处卑宫。
神居重屋。斯岂苟求壮丽。
崇饰华侈。固亦致孝尊亲之道。
因高事天之义。求其远趣。
非无深旨。盖以神本虚元。
无声无臭。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既杳冥而莫测。
故广袤之度罔知。夫孝因心生。
礼缘情立。心不可极。
故备物以表其诚。情无以尽。
故饰宫以广其敬。宣尼美叹。
意在兹乎。自五帝迄今。
代有损益。宫室制度。
每越旧章。重屋规模。
独亏前典。文祖过土阶之俭。
世宗踰卑宫之陋。配天致极。
理必未安。伏惟陛下以上圣之英灵。
承皇天之眷命。一六合而光宅。
得万国之欢心。九译之贡既承。
明堂之位仍阙。永言殷荐。
诚感自中。臣等亲奉德音。
预参大议。思竭尘露。
增崇山海。凡圣人有作。
义重随时。万物斯睹。
事资通变。若据蔡邕之说。
则至理失于文繁。若依裴頠所为。
则大体伤于质略。求之情理。
未臻厥中。今之所议。
非无用舍。请为五室重屋。
上圆下方。既体有则象。
又事多故实。下室备布政之居。
上堂为祭天之所。人神不杂。
礼亦宜之。其高下广袤之规。
几筵尺丈之度。则并随时立法。
因事制宜。自我而作。
不必师古。图像备陈。
决之圣虑。廓千载之疑议。
为百王之懿范。不使泰山之下。
惟闻黄帝之法。汶水之上。
独称汉武之图。则通乎神明。
庶几可俟。子来经始。
成之不日。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