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请令御史检校户口表695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闻黎庶之数。
户口之众。
而条贯不失。
按此可知者。
在于各有管统
明其簿籍而巳。
今天下之人。
流散非一。
或违背军镇。
或因缘逐粮。
苟免岁时。
偷避徭役。
此等浮衣寓食。
积岁淹年。
王役不供。
簿籍不挂。
或出入关防。
或往来山泽。
非直课调虚蠲。
阙于恒赋。
亦自诱动愚俗。
堪为祸患。
不可不深虑也。
或逃亡之户。
或有察。
即转入他境。
还行自容。
所司虽具条科。
颁其法禁。
而相看为例。
莫适遵承。
纵欲纠设其愆违。
加之刑罚。
则百州千郡。
庸可尽科。
前既依违。
后仍积习。
获者无赏。
停止者获原。
浮逃不悛。
亦由于此。
今纵更搜。
而委之州县。
则还袭旧踪。
卒于无益。
臣以为宜令御史督察校。
设禁令以防之。
垂恩德以抚之。
施权衡以御之。
为制限以一之。
然后逃亡可还。
浮寓可绝。
所谓禁令者。
使闾阎为保。
递相觉察。
前后乖避。
皆许自新。
仍有不出。
辄听相告。
每纠一人。
随事加赏。
明为科目。
使知劝沮。
所谓恩德者。
逃亡之徒。
久离桑梓。
粮储空阙。
田地荒废。
即当赈其乏少。
助其修营。
虽有欠赋悬徭。
背军离镇。
亦皆舍而不问。
宽而勿徵。
其应还家。
而贫乏不能致者。
乃给程粮。
使达本贯。
所谓权衡者。
逃人有绝家去乡。
离本失业。
必乐所住。
情不愿还。
听于所在隶名。
即编为户。
夫顾小利者失大计。
存近务者丧远图。
今之议者。
或不达于变通。
以为军府之地。
户不可移。
关辅之人。
贯不可改。
而越关继踵。
背府相寻。
是开其逃亡。
而禁其割隶也。
就令逃亡者多。
不能总计割隶。
犹当计其户口等量为节文。
殷富者令还。
贫弱者令住。
责巳定。
计料巳明。
户无失编。
人无废业。
然后按前躅。
申旧章。
严为防禁。
与人更始。
所为限制者。
逃亡之人应自首者。
以符到百日为限。
限满不出。
依法科罪。
迁之边州。
如此。
则户无所遗。
人无所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