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三
观厥好德存树。
爱人及乌。
有情不忘。
虽小可作。
夫施及者也。
则有宗庙加敬。
墟墓增悲。
睹物可怀。
比事斯广。
此触类者也。
矧乃通感灵变。
元符圣迹。
根柢净土。
硕茂佛时。
金山之秘影。
联玉毫之殊相。
至若泥日法会。
茶毗应身。
妙有双树之閒。
光覆僧祗之众。
安可混曜散木。
比列清林。
议上之挺生。
喻坚固之神造者也。
婆罗树者。
中夏物土所宜有者已。
婆娑十亩。
映蔚千人。
密幄足以缀飞飙。
高盖足以却流景。
恶禽翔而不集。
好鸟止而不巢。
有以多矣。
然深识者虽徘徊仰止。
而莫知冥植。
博物者虽沉吟称引。
而莫辨嘉名。
华叶自奇。
荣枯尝异。
随所方面。
颇徵灵应
东瘁则青郊苦而岁不稔。
西茂则白藏泰而秋有成。
惟南匪他。
自北常尔。
季春肇发。
仲夏萌生。
早先丰随。
晚暮俭若。
且槁茎后吐。
芬条前秀。
差池旬日。
奄忽齐同。
无今昔可殊。
非物理所测。
古老多怪。
时俗每惊。
巫者占于鬼谋。
议者惑于神树
證圣载。
三藏义净
还自西域
逮兹中休。
信宿因依。
齐戒瞻叹。
演夫本处。
徵之旧闻。
原其始也。
荣灼道成之际。
究其来也。
摧藏薪尽之馀。
或森列四方。
或合并二体。
常青不坏。
应现分荣。
变白有终。
示灭同尽。
昔与释迦荫首。
今为偫生立缘。
夫佛病从人。
大慈感故。
树萎因物。
深悲理然。
化能分身。
半枯即是。
心有合相。
后茂还齐。
宜其表正圣神。
灵贶品汇。
以变见一摄。
而称赞十方者也。
淮阴县者。
江海通津。
淮楚巨防。
弥越走蜀。
会闽驿吴。
七发枚乘之邱。
三杰楚王之窟。
胜引飞辔。
商旅接舻。
每至同云冒山。
终风振壑。
宦子惕息。
槁工疚怀。
鱼贯迤其万艘。
雾集岔于层渚。
莫不膜拜围绕。
焚香护持。
复悔多尤。
回祈景福。
于是风水相借。
物色同和。
挂帆启行。
方舳骏迈。
浮山掘起而疏巘。
庆云乱飞而比峰。
电影施鞭
夸父策。
罔可喻其神速。
曷云状其豁快者哉。
州牧宗子名仲康
广孝惟家。
大忠形国。
播清政以主郡。
仪古式以在人。
知微知彰。
有礼有乐。
别驾扶风窦公名诫盈
盛门贵仕。
懿德令名。
利用以厚生。
明略以营道
上交不谄。
下交不黩。
司马宗子名景
虚受贤交。
干用柔克。
退遂中律。
先后自公。
且观麟定之诗。
未宏骥子之任。
邑宰清和张公名松质。
藐自稚节。
忽乎博闻。
始于能赋而彰。
中于成器而立。
牧人通急。
徇物合权。
威肃摄于神明。
惠安其父母。
岂伊政理。
自有才名。
莫不净虑一乘。
追攀八树。
叹徙植而多感。
惟化生而永怀。
大启上缘。
率心檀施。
硕德道晖寺主道元上座道绚都维那昙一等。
皆妙觉圆常。
什门上首。
痛金棺而既往。
骇坚林而在兹。
乡望司徒元简戴元景王元圭张仁艺王怀俨刘元隐沈详等。
悟大师
深入真际。
勤行进力
护供庄严。
杨州东大云寺法师希元。
广派法流。
固柢德本。
戒行有以镇浮俗。
利言有以诲蒙求。
既凭藉于众心。
亦谋明于独得。
是标灵迹。
乃建丰碑。
其词曰。
政化之理兮甘棠犹存。
宝乘之妙兮婆罗是敦。
钦厥道成兮八相克尊。
感乎示迹兮一归可门。
与佛合缘兮荣落同时。
歘尔化生兮感变谁思。
休徵咎徵兮同察不欺。
流俗莫识兮绵旷惊疑。
上人西还兮觏止增悲。
发皇灵应兮坚固在兹。
方国传闻兮想象悽其。
回首正信兮顶礼护持。
优昙千年兮曷足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