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茅山紫阳观元静先生 唐 · 柳识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二、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七
道门华阳
亦儒门洙泗。
盖元化振于此也。
白日登升。
西汉茅氏兄弟。
隐景遁化。
东晋许氏一门。
袭明冲用。
以阐道风。
梁贞白先生唐元静先生
开元中
元宗礼请尊师而问理化
对曰。
道德经。
君王之师也。
汉文帝行其言。
仁寿天下。
次问金鼎。
对曰。
德公也。
轻举公中私也。
时见其私。
圣人存教若求生。
徇欲则似系风。
上悦。
因加元静之号。
无何。
固以疾辞。
东还句曲
先生讳含光
本姓宏
则天讳宏。
改为李氏。
孝威
州里号贞隐先生
家本醇儒
广陵人也。
夫性与道妙。
则真有运无。
古之学者。
离有得有。
不外观驰景。
而内观驰心。
不远思化金。
而近思化欲。
今之学者。
多见反是。
若乃行于真理。
窅然观妙。
先示正性。
发明宗元
元静其人也。
年十三。
辞家奉道。
端视清受。
慈向蠢动。
闇室之中。
如对君亲。
时人见之。
性情皆敛。
幼工篆隶。
或称过父
一闻此议。
终身不书。
所撰仙学传记。
阙遗备载。
又论二元异同。
著真经及本草音义。
而皆精详祛惑。
穷理于学。
如钟蕴声。
其后师事华盖峰司马君。
云篆宝书。
倾囊传授
既而目之曰。
真玉清之客。
抱虚无而行功者。
与道不穷。
托幽阜而灭迹者。
于德亦浅。
承之自远。
宜且救人。
于是引后学升堂。
禀元训也。
先生元气不散。
瑶图虚映。
达灵已久。
晦曜为常。
动非用开。
静非默闭。
当吹万之会。
若得一之初。
应迹可名。
常道不可名也。
偫蒙求我。
岂劳言说。
孕育至化。
虚融一心。
心一变至于学。
学一变至于道。
同淑气自来。
得之不见。
所以抠衣而进。
无有远迩。
范元和。
茂资全性者。
若秋芳之依层巘。
夏潦之会通川也。
先生忘情于身。
而慈于人。
祯祥屡应。
视同众象。
士庶咨询。
色授其意。
尝令章坛闭院。
醮火择薪。
精微诚敬。
率皆此类。
曩者天书继至。
务欲尊崇。
公卿祈请。
信无虚月。
卒使元门之中。
转见真璞。
持慈俭之宝。
归羲黄之风。
至矣哉。
我师教也。
大历四年冬十一月
顾谓入室弟子韦景昭孟湛然曰。
吾将顺化
神气恬然。
若坐忘长往。
时年八十七。
灵云降室。
执如生。
据真经。
斯乃秉化自由。
仙阶深妙者也。
门人等以为醴泉之味。
饮者始知。
我师之道。
学久方见。
愿叙真宗
以示于后。
忝曾游道。
敢述风。
铭曰。
古有强名。
元精希夷。
黄帝遗之。
先生得之。
纵心而往。
与一相随。
真性所容。
太无同规。
日行仙路。
不语到时。
人言万灵。
我见常姿。
元宗仰止。
徵就京师
紫极徒贵。
白云不知。
遐方后学。
来往怡怡。
空有多门。
真精自持。
委顺而去。
人焉能窥。
科秘诀。
本有冥期。
大历七年八月十四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