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女娲陵记 唐 · 乔潭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一
登黄龙古塞。
望洪河中流。
岿然独存。
大浸不溺者。
娲皇陵也。
巨灵擘太华。
首阳
导河而东。
以泄愤怒。
虽有重邱大阜。
险狭之口。
罔不漱之为黄壤。
汨之于旋波。
不可复振。
奔崩而下矣。
女娲氏已然之后。
豁尔之冲。
天险束阨。
风涛鼓作。
乃能中乾外禦。
特立万年。
其凭神可知也。
水无盈缩之度。
陵有高卑之常。
霖潦涨之。
两涘没矣。
于是乎不为之小。
而就其深。
旱暵渗之。
孤屿出矣。
于是乎不为之大。
而就其浅。
非夫巨灵壮趾以固本。
河伯高肩以承隅。
胡然动静如因其时。
升降不失其则。
罗浮二岳。
以风雨合离。
蓬莱五山
以波涛上下。
不复故道。
遂违常流。
甚相远矣。
君子曰。
夫能屠黑龙。
涸九州。
况乎一水之上。
而自为谋。
夫能断鳌足。
立四极。
况乎数仞之高。
而自为力。
神人之异。
昧者难知。
密迩山谷。
森罗物象。
莽莽芦渚。
宁非止水之馀。
崭崭石林
犹有补天之色。
摇演空曲。
精灵若存。
且夫上无积草。
表以孤树。
常感风气。
纤条悲鸣。
若冥应肸蚃。
鼓簧而吹笙。
由是憧憧往来。
无不加敬。
山有梅栗。
关吏羞焉。
水有菱芡
舟人奠焉。
冢之木无或斩焉。
陵之土无或抔焉。
是则馨香已陈。
而樵苏自禁矣。
故圣人取薄葬。
去厚送。
骊山之银海鱼灯。
虎邱之金精龙剑。
锢之其内。
散之其间。
适为大盗之守。
未足藏身之固。
彼桥山帝邱。
九嶷会稽
皆因山而坟。
未闻其赭者。
余谓娲皇受命在火。
火以示水。
谷不为陵。
开门负固。
日用其力。
不然。
其隙地岂必封崇乎。
是故观而志之。
为城冢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