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苦雨赋 中唐 · 李观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二
帝何为乎何谪。
岁何为乎何祥。
水何为乎竞火。
阴何为乎乘阳。
易曰。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日月合其明。
今则反矣。
所谓合德者。
变化合其序。
所谓合明者。
进退合其常。
今则反矣。
夫君德行乎下。
天德行乎上。
行乎上者下合。
行乎下者上让。
今世则反矣。
谓之合德则非应。
谓之合明则迷向。
岂大人之德。
有时而不合。
天地之德。
有时而用罔。
尧之代九州沦胥。
汤之代天下焚如。
彼二后者。
帝矣王矣。
其有所不合者乎。
盖所以天道远。
人道迩。
不可以知约。
不可以知穷已乎。
客曰非也。
夫尧之德。
合天以仁。
天合亦以仁。
夫汤之德。
合天以时。
而天合亦以时。
故尧曰惟天为大。
惟尧则之。
汤曰伊尹相汤伐桀。
升自陑。
尧所以为帝。
汤所以为王。
其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矣。
子诬圣人。
吾不取矣。
由是尧之水。
尧民不悲。
汤之旱。
汤民不饥。
故志曰圣人在上。
雹不为灾。
其是之谓乎。
子何陋矣。
曰噫。
吾闻之。
存不忘亡。
安不忘危。
人君之知也。
又闻一夫不获其所。
则曰时予之辜。
人君之仁也。
今霪雨弥月。
莫睹天符。
雨阴气也。
阴疑于阳必战。
其水乎。
其兵乎。
下民有不获者乎。
予岂若商之患利。
农之忧苗而已乎。
诚有已念也。
夫尧之水。
而人不悲者。
舜禹之在朝也。
夫汤之旱。
而民不饥者。
伊尹仲虺之为臣也。
是虽八年之水。
贤乎三季。
七年之旱。
贤乎二世
所谓有德者灾非其眚。
无德者吾见其无灾而为害也。
故神降于莘
虢之灾也。
荧惑守心。
宋之祥也。
二国者厥犹然也。
尧汤之德。
孰曰不动天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