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风过箫赋(以无为斯化有感潜应为韵) 唐 · 范传正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四
风为气兮溥畅。箫在物而虚受。
何相会于自然。合无情于妙有。
泠泠斯韵。习习能久。
如闻松盖之巅。宁比土囊之口。
飒尔而至。锵然辄随。
响才度以俄远。声成文而不亏。
其虚其实。是可披襟而纳。
以条以畅。何烦鼓腹之吹。
彼孔雀下降。凤凰来仪。
虽见美于格物。岂不惭于有为。
彼箫之韵。惟风所借。
或激越于清晓。或凄凉于永夜。
寂寞之内。爰生不考之音。
希夷之间。是合不言而化。
谓越客乍流其遗响。谓秦女遥度其仙驾。
散彼寥夐。复于沈潜。
被治国之风。以安以乐。
在敬心所感。乃真乃廉。
动有轻重。应无洪纤。
解愠且和。可并鼓琴之唱。
不奸而顺。亦具从律之占。
若乃听其所以。察其所感。
盖有符于元漠。岂惟契于閒澹。
籁之所之。智之所知。
诚万殊之舛错。终一贯而逶迤。
风从虎兮飘忽。箫象凤兮参差。
何体异之如彼。而音同之若斯。
岂不以宫商所合。唱和为称。
类霜钟之暗叩。同灰管之潜应。
时然后起。风匪躁求。
激而乃扬。箫为静胜。
彼钧天之音肸蚃。洞庭之乐虚无。
岂比风箫之感召。亦由律吕之相须。
异搜奇于蔡笛。鄙滥吹齐竽
徵颜成南郭之言。浩然难究。
宋玉王褒之赋。庶或同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