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乌程县修建廨宇记 唐末至五代 · 杨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七
叔孙昭子聘于晋。晋受邾人之愬。
昭子寘于箕。使吏藩之。
昭子不以拘为意。止之舍。
有坏必葺。去之如始至。
故春秋贤之。今有受九重之命。
母百里之民。凋瘵者系之以绥。
讹弊者藉之以移。既休于公馆。
睹其隳摧圯漏。忍而不治者。
无乃取讥于君子乎。丹阳余公。
以再命尹于乌程。降车之期月。
察讼决狱之暇。周视县署。
其门倾。其厅欹。
其墙。其庑偃。
颓檐侧楹。倒移相倚。
风雨罔庇。寒暑是窘。
公叹曰。建之者何人。
坏之者何心。既叨守邑。
其敢不力自懋以图嗣修乎。然属天末悔乱。
兵火犹炽。专城而居者。
其可无备乎。故我郡储甲数万。
以戒不虞。而军须军饩。
佥赋于县。务繁力匮。
久莫克举。公乃宵分而寐。
五鼓而兴。行忖坐惟。
不遑所安。近越于时。
方克僝功。于是节冗费之用。
鸠赎辟之金。僦力于农休。
徵功以厚赏。听断之馀。
策杖以巡。慰其劳者。
勖其惰者。设茗及飧。
日自省视。由是工操其斧。
如蚁集膻。佣运其材。
如水赴泜。财以俭而蕴。
故其用给。人以悦而使。
故其功倍。不期年而众宇鼎新矣。
有若换大门中门。修大厅小厅东阁西阁
新押司录事院。建人吏祗候房。
砌县之外城。凡百馀雉。
创宅之周垣。近一百堵。
修众寮之宅五。造厅库之桥六。
西亭之污池。制公廨之什物。
有遗罔不增构。其尤赫赫者。
如每岁徵赋。主胥类于厅之西庑。
以其输赋骈凑。逋逸是虞。
乃编筠接轩。权间隔之。
讫赋则毁去。厥费颇夥。
公乃增庑之一楹。构木为栏。
以限其内外。俾永绝妄耗。
此以见公谋之经久也。县之西北隅
旧有帐院。盖乡吏团集里书之所。
岁月绵远。崩陊无几。
每遇霖潦。则束席就燥。
以避其沾湿。亦有时矣。
加以往来者御奔走泥淖之患。举邑是病。
无户而革。公于是历揆其损。
以筹完葺。正倾支摧。
增新易坏。类夫重构。
复建修廊。以达于都门。
雨有依。暑有庇。
从役者不知其劳矣。此以见公情之恤下也。
公帑摧败。下冗下湿。
周垣虽设。腐不为固。
易所以刺慢蓄而诱盗也。公乃择坚以革枯。
选宏而化陋。厚厥墉。
严厥阙。此以见公志之防闲也。
县之圜扉。颓垝莫治。
彼犯大辟得系者。豺狼野心。
脱走是胜。苟闬闳不谨。
墙垣不慎。是遗肉于虎吻也。
或有絷堕。事由微眚。
盖俾其怀过而省非也。岂使敌于见善。
毒于昵枕哉。而粪壤狼籍。
秽不可迩。彼罪无轻重。
俱执于此。不其酷欤。
公乃刬积弊。涤宿污。
明坏牖。圩毁墉。
席以洁其榻。食以茹其馁。
苟获戾而入。如宴于此。
以见公之处心爱物也。先是县之秋苏许公颋释褐之官也。
公始至。兼戎曹务。
遇上已节。郡有角抵之戏。
郡守出观。则司戎者职其事。
因乘小艇往来。以检驭不整。
郡治之南。溪波浩洋。
许公驭楫以涉。而舟覆焉。
众皆骇惋。谓不可援。
俄闻空中有言曰。无损苏公。
忽有干流以出其舟。而许公存焉。
彼同溺者。俱不为水困。
俗旌其地为苏公潭大历中
县令李晤。则故相国绅之先也。
相国于县署。幼弄之岁。
于县东池。逾数刻。
忽若有物翼出于池面。相国略不为苦。
二者皆县之故事。而图经不载。
公乃檄请于邑太学博士邱光庭。编缉遗坠。
其或善未书能未纪者。罔不毕录。
此以见公兴废而继绝也。凡此数事。
岂前政之未知乎。抑知而不为乎。
非公勤于理。敏于用。
视公犹私。晓夕匪懈。
何以及此哉。始公之临。
承授政之后。人稔于易。
众务烦猥。纲在而目紊。
公乃肃之以整。严之以恪。
遏强字弱。优老恤匮。
旌别枉直。屏空奸慝。
不逾月而法令如一。劝赏分明。
清静简当。内外祗肃。
鞭朴阁于庭。争讼息于野。
宣尼所谓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济之以宽。
猛宽相济者。余公得之矣。
前是公才再稔而报代。乡之老。
肆之长。咸赖抚导。
数百人列状。墙立于郡庭以乞留。
太守陇西公以代其任者特敕之命。不可有滞。
然私器其能。颇自憾不偶良吏。
以共育尪瘠。公遂退寓于德清属邑。
驾水轩。酿春醪。
治蔬圃。修钓艇。
以吟醉自逸。明年冬。
为县者以谴停其任。杖媒依势求代用者。
檄累于几上。陇西公至而弗视。
且曰。乌有民病方急。
而摈良医乎。遂飞简以召公
洎其至。陇西公提印以授曰。
子之前治邑。其及物之泽。
被于廛野。未得尽子之术。
贻吾中悔。今还旧邑。
其为我抚其疲。遏其酋。
俾民获苏。无替初心。
公三让而后即县。张弦易调。
新其户牖。剔蠹抉弊。
刮垢磨顽。不次不序。
咸复旧贯。凡利于民。
济于公。事无巨细。
必自我始。丙辰春
公将受代。吏民等以为受其教庇。
而忘诸载祀。俾后之人不得详其俶落。
是食其旨。廋其处也。
于是列其状。谒言于宏农杨夔
学于春秋。固当以纪功书绩为勇。
公前任日。崇修先圣之祠。
为文赞功。刻石于县岸。
今复纪此宏烈。盖欲慰县人久久之虔思也。
况公以民吏之勤请。不可拒绝。
兼凡所革易创制。皆力殆心罄而后克济。
且虑夫什器。后之人不同乎慎惜也。
恐其倾陊。后之人不同乎缮治也。
苟沮众请。何以镜将来耶。
由是采石镌勒之费。莫不悉自于清俸。
益以见慎而有立也。嗣厥理者。
可不懋乎。乾宁丙辰秋七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