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三藏法师传序 唐 · 释彦悰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五
恭惟释迦氏之临忍土也。
始演八正。
启三宝。
以出偫邪之典。
由是佛教行焉。
方等一乘。
圆宗十地。
谓之大法。
言真诠也。
化城垢服。
济鹿驰羊。
谓之小学
言权旨也。
至于禅戒咒术。
厥趣万途。
乃灭惑利生。
其归一揆。
是故历代英圣。
仰而宝之。
八会之经。
谓之为本。
根其义也。
三转之法。
谓之为末。
枝其义也。
暨夫天雨四花。
地现六动。
解其髻宝。
示以衣珠。
借一以破三。
摄末以归本者也。
法藏传曰。
圣者阿难。
能诵持如来所有法藏
如瓶泻水。
置之异器。
即为释尊一代四十九年应物逗机适时之教也。
逮提河辍润。
坚林晦景。
邃旨冲宗。
于焉殆绝。
我先昆迦叶。
属五棺已掩。
千氎将焚。
痛人天眼灭。
苍生莫救。
故召诸圣众。
结集微言。
考绳墨以立定门。
即贯华而开律部。
据优波提舍以为之论。
剖㭊空有。
显别断常。
示之以因修。
明之以果證。
足以贻范当代。
轨训将来。
归向之徒。
并遵其义。
及王奉使
考日光而求佛。
应请。
策练影以通经。
厥后易首抽肠之宾。
播美于天外。
篆叶结鬘之典。
译粹于区中。
然至赜至神。
思虑者或迷其性相。
惟恍惟惚。
言谈者有昧其是非。
况去圣既遥。
来教多阙。
殊途竞轸。
别路扬镳而已哉。
法师悬弧诞辰。
室表空王之应。
佩觿登岁。
心符妙德之诚。
以爱海无出要之津。
觉地有栖神之宅。
故削发矫翰。
翔集二空。
异县他山。
载驰千里。
每慨古贤之得本行本
鱼鲁致乖。
痛先匠之闻疑传疑。
豕亥斯惑。
窃惟音乐树下。
必存金石之响。
五天竺内。
想具百篇之义。
遂发愤忘食。
履险若夷。
轻万死以涉葱河。
重一言而之柰苑。
鹫山猿沼。
仰胜迹以瞻奇。
鹿野仙城。
访遗编于蠹简。
春秋寒暑。
一十七年。
耳目见闻。
百三十国。
扬我皇之盛烈。
震彼俊之权豪。
偃异学之高轒。
拔同师之巨帜。
名王拜首。
胜侣摩肩。
万古风猷。
一人而已。
法师于彼国所获。
大小二乘三藏梵本等。
总六百五十七部。
并载以巨象。
并诸邮骏。
蒙霜犯雪。
自天祐以元亨。
阳苦阴淫。
假皇威而利涉。
粤以贞观十有九祀。
达于上京
道俗迎之。
阗城溢郭。
锵锵济济。
亦一朝之盛也。
及谒见天子。
劳问殷勤。
爰命有司。
诏令宣译。
人皆敬奉。
难以具言。
至于氏族簪缨。
捐亲入道。
游践远迩。
中外赞扬。
示息化以归真。
同薪尽而火灭。
若斯之类。
则备乎兹传也。
传本五卷。
魏国西寺沙门慧立所述。
俗姓赵
豳国公刘人。
起居郎司隶从事毅之子。
博考儒释。
雅善篇章。
妙辩云飞。
溢思泉涌。
加以直词正色。
不惮威严。
赴水蹈火。
无所屈挠。
三藏之学行。
三藏之形仪。
钻之仰之。
弥坚弥远。
因循撰其事。
以贻终古。
及削稿云毕。
虑遗诸美。
遂藏之地府。
代莫得闻。
尔后役思缠痾。
气悬钟漏。
乃顾命门徒。
握以启之。
将出而卒。
门人等哀恸荒梗。
悲不自胜。
而此传流离。
分散他所。
后累载搜购。
迎乃获全。
因命余以序之。
迫余以次之。
余抚己缺然。
拒而不应。
因又谓余曰。
佛法之事。
岂预俗徒。
况乃当仁。
苦为辞让。
余再怀惭退。
沈吟久之。
执纸操翰。
汍澜腷臆。
方乃参犬羊以虎豹。
糅瓦石以琳璆。
错综本文。
笺为十卷。
庶后之览者。
无或嗤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