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道德真经元德纂序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一
道本至无。能生妙有。
运至无之道。成妙有之功。
其惟太上老君元元皇帝乎。起于象先
尊为化本。融神亿劫之始。
分灵覆载之中。亭毒万殊。
陶钧庶品。由是三皇受命。
尚遵淳一之风。五帝握图。
渐散无为之朴。老君虽历代降迹。
随时应机。或为国师
或为宾友。授经传道。
以教时君。洎唐虞禅让之初。
世道交丧之际。举元凯于野。
行四罪于朝。尚贤之迹既彰。
瘅恶之形又举。内虽揖让。
外有干戈。人心渐浇。
道朴云散。老君号尹寿子
居于河阳。悯物性之迁讹。
真宗之陵替。以为三皇大德。
不足以程式后王。五帝常道。
不可以垂训末俗。撮重元奥义。
著道德二篇。欲明道无为也。
因德以显之。德有用也。
因道以明之。资立言以畅无言。
因理本而宏妙本。为理身理国之要。
乃至精至极之宗。以授于舜。
非谓绝仁义圣智。在乎抑浇诈聪明。
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见素抱朴。泯合于太和。
体道复元。自臻于忠孝。
世儒不知。以为老君之道。
弃仁义。隳礼智。
非立教之大方。且夫至仁合天地之德。
义合天地之宜。至乐合天地之和。
至礼合天地之节。至智合天地之辨。
至信合天地之时。宏淳一之源。
成大同之化。混合至道。
仁寿之乡。固不在乎踶跂雍容。
喔咻蹩躠。然后谓之仁义等也。
仲尼亚圣。皆默而得之。
隳体黜聪。遗形去智。
超乎物表。永为真人。
非末学小儒之所知也。绵夏商周汉数千百年。
焕乎与日月齐光。巍乎与乾坤并运。
虽百家诠注。偫彦校扬。
挹之弥深。酌之不竭。
行之于国。刑措而太平。
修之于身。神全而久视。
拊几挥柄。时有其人。
宏农强思齐字默越
濛阳人也。幼栖元关。
早探妙旨。丱岁侍先师京金仙观
讲论大德。赐紫全真。
居葛仙中宫。读颂之馀。
服勤不怠。绰有声称。
为时所推。僖宗皇帝顺动六飞。
驻跸三蜀。五月应天节。
默起祝寿行殿。宠赐紫衣。
高祖神武皇帝应历开图。配天立极。
二月寿春节。允承明命。
赐号元德大师。奕世栖心。
皆洽光宠。羽衣象简。
其何盛欤。每探讨幽元。
发挥流俗。期以谭讲之力。
少报圣明之恩。手缵所讲道德二经。
疏采诸家之善者。明皇御注为宗。
盖取乎文约而义该。词捷而理当者。
勒成二十卷。庶乎览之易晓。
传之无穷。后之学者。
知强君之深意焉。乃题曰太上老君道德经元经纂疏。
乾德二年庚辰降圣戊申日广成先生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杜光庭序。